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益門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益門鎮隸屬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市,地處會理市西北部,東與下村鄉、太平區、馬宗鄉交界,西鄰龍泉鄉,南和紅旗區外北鄉,太平區橫山鄉相連,北與白果灣、下村兩鄉接壤。區域面積85.8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8138人。

民國,屬益果鄉。1952年,設益門鄉。1958年,鄉改公社。1983年,公社改鄉。1988年,鄉改鎮。截至2020年6月,益門鎮下轄1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

2019年,益門鎮有工業企業7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1]

歷史沿革

民國,屬益果鄉。

1952年,設益門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1988年,鄉改鎮。

區劃沿革

2011年末,益門鎮轄中、上、小涼、大磨、魏家溝5個村民委員會,益門1個居民委員會;下設32個村民小組。

2019年12月,將原白果灣鄉白果村、雙河村、龍泉村、笆笆村、齊合村和原下村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益門鎮管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益門鎮下轄1個社區和1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益門街1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益門鎮地處會理市西北部,東與下村鄉、太平區、馬宗鄉交界,西鄰龍泉鄉,南和紅旗區外北鄉,太平區橫山鄉相連,北與白果灣、下村兩鄉接壤。 區域面積85.8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益門鎮境內大部分為山地,少量山前平原。地勢略為東北低、西南高。

氣候

益門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立體氣候明顯,光照強,年溫差小,無霜期長,晝夜溫差大、四季溫差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多年平均氣溫14.1℃。無霜期年平均24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21.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130毫米。

水文

益門鎮境內河道屬雅礱江水系,主要有益門河,境內河道長26千米。

自然災害

益門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災、洪澇、大風、霜凍等。2009年7月27日凌晨突降小區暴雨,降水量達120多毫米,導致公路、橋樑、河堤、房屋以及通信設施被毀。河道兩岸的農作物受災2000多畝,直接經濟損失達580萬元。

自然資源

益門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為煤炭、銅、霞石、硅石,煤炭資源集中分布在益門鎮中村村境內,儲量達1701.4萬噸。

人口

2011年末,益門鎮轄區總人口1255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127人,城鎮化率40.8%,另有流動人口980人。總人口中,男性6781人,占54%;女性5774人,占46%;18歲以下2498人,占20%;18~60歲7904人,占63%;60歲以上2153人,占1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1994人,占95.5%;有彝族等少數民族,共561人,占4.5%;其中彝族523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8.44‰,人口死亡率3.27‰,人口自然增長率5.17‰。

2017年末,益門鎮常住人口7345人。

截至2019年末,益門鎮戶籍人口8138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益門鎮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36萬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40萬元,比上年增長11.20%。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554元。

2019年,益門鎮有工業企業7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農業

益門鎮有農業耕地面積8316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7300元。2011年,生產糧食5522噸。烤煙種植面積7117畝,產量1163.3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為主。2011年,生豬出欄12363隻,年末存欄10671隻;羊出欄9780隻,年末存欄18009隻,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2559萬元。

工業

2011年,益門鎮有工業企業8家,職工2000人,工業總產值8.8億元。

商業

2011年,益門鎮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1.2億元。

金融

2011年末,益門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81億元,比上年增長17.80%;各項貸款餘額0.51億元,比上年增長14.50%。[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益門鎮有小學3所,在校生1245人,專任教師6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490人,專任教師9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益門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5個;農家書屋5個,藏書2萬餘冊。

2011年末,益門鎮有學校體育場4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0%。

2011年末,益門鎮有廣播電視"村村通"用戶2056戶,有線電視用戶876戶,電視普及率98.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益門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20張,固定資產總值11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8人,其中執業醫師3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63萬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益門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3戶,人數190人,支出34.2萬元,月人均150元;城市醫療救助2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07人次,支出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2戶,人數387人,支出23.2萬元,月人均50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6萬元。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208人,參保率90%。[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益門鎮有郵政所1處,報紙、期刊累計發行1.2萬份(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5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786門,固定電話用戶700戶,移動電話用戶7000戶,寬帶接入用戶210戶。

給排水

2011年末,益門鎮鎮區有供水站1座,年供水8萬立方米;污水處理站1座,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500立方米。

供電

2011年末,益門鎮鎮區有供電站2座。

交通運輸

2011年,益門鎮境內通鄉公路長5.5千米,村村通公路長13.6千米;北距京昆高速永郎入口60千米。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1千米,道路鋪裝面積1.35平方千米。2011年末,鎮區客運站1個,日發客運汽車120班次,日均客運量1000餘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史稱夷門鎮,後改"夷"字為"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