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盤江》是一首明朝詩歌。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文化繁榮的時期,其中詩歌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各種思想潮流的影響。特別是在理學[1]和心學的相互作用下,明朝詩歌呈現出獨特的風貌。
“ |
盤江瘴癘地,氣候誠不平。 鄰壤盛雨雪,秋冬劇嚴凝。 惟茲十里內,炎埃障脩程。 山川本不異,咫尺殊陰晴。 戚戚巡候吏,奄奄謫戍兵。 飢虛迫憂患,羸弱存敝形。 來者不滿歲,死者如傳更。 當今際隆盛,治化稱休貞。 疇其任燮理,坐使同清明。 |
” |
— [明代]王紳 |
明朝詩歌反理學思想的影響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文化繁榮的時期,其中詩歌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各種思想潮流的影響。特別是在理學和心學的相互作用下,明朝詩歌呈現出獨特的風貌。
理學對明朝詩歌的影響
理學,尤其是程朱理學,在明朝前期占據了主導地位,對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受理學影響,明朝前期的詩歌往往被用作傳播社會意識的工具,忽視了詩歌藝術本身的價值。這種趨勢強調了詩歌的社會功能,即通過詩歌傳達某種道德或政治信息。
心學對明朝詩歌的影響
心學,尤其是王陽明心學,強調內心的感受和個體的自由,這對明朝詩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心學提倡的「情」為人「心」所固有的觀點,消除了程朱理學以性化情、存理滅欲的強制色彩,為詩人在創作中盡力表現人的情感提供了理論基礎。此外,心學提出的「心」本體論,充分肯定和強調了人的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為詩人大膽突破禮教規範、提倡抒寫性靈表現個性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反理學思想在明朝詩歌中的體現
反理學思想在明朝詩歌中主要表現為對理學僵化態度的反抗和對個性解放的追求。王陽明心學的出現,不僅從內部造成了理學的瓦解,而且也為明清兩代文藝新思潮的產生提供了思想上的催化劑。心學的出現,促進了理學的變革,變革又反作用於人們的思想意識,眾多一流的思想家在繼承和批判程朱理學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
綜上所述,明朝詩歌在理學和心學的相互作用下,既體現了社會功能的一面,也展現了對個性和自由的追求。反理學思想在明朝詩歌中的體現,是對理學僵化態度的反抗和對個性解放的追求,這些都豐富了明朝詩歌的內涵和風格[2]。
參考文獻
- ↑ 國學學術發展簡史之五:宋明理學 ,搜狐,2017-11-09
- ↑ 第九講:明代文學,搜狐,20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