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盤羊馬可波羅亞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盤羊馬可波羅亞種[1](學名:Ovis ammon polii)也稱帕米爾亞種,為盤羊的一個亞種

分布

盤羊馬可波羅亞種主要分布於亞洲中部帕米爾高原地區[2]

特徵

盤羊帕米爾亞種的軀體粗壯,體長120-200公分,肩高90-120公分,體重65-185公斤,肩高等於或低於臀高。頭大頸粗,尾短小。四肢粗短,蹄的前面特別陡直,適於攀爬於岩石間。有眶下腺及蹄腺。乳頭1對,位於鼠鼷部。通體被毛粗而短,唯頸部披毛較長。體色一般為褐灰色或污灰色,臉面、肩胛,前背呈淺灰棕色,耳內白色部淺黃色,胸、腹部,四肢內側和下部及臀部均呈污白色。前肢前面毛色深暗於其他各處,尾背色調與體背相同,雌羊的毛色比雄羊的深暗。

雄性盤羊帕米爾亞種的肩高可達120公分,體重可達200公斤。雄性的彎角粗大,長達1米以上,向下扭曲呈螺旋狀,外側有環棱;雌性的角非常短,而且彎度不大。毛的顏色從淡棕色至白灰色,胸、腹部的顏色淺一些。脖子白色,沒有類似赤羊的鬃毛。

盤羊的腿比較長,身材比較瘦,與其它野綿羊相比其爬山技巧比較差,因此在逃跑時一般避免逃向太陡峭的山坡。是群聚動物,其習性與其它野生綿羊一樣。在發情期外雄羊和雌羊各自形成約5至10頭羊組成的群。發情期在冬季,這樣幼羊可以在春季出生。以草和樹葉為生。

習性

雄性盤羊帕米爾亞種是典型的山地動物,喜在半開曠的高山裸岩帶及起伏的山間丘陵生活,分布海拔在1500米至5500米左右,可可西里的盤羊分布在海拔5000米以上山區的高寒草原、高寒荒漠、高寒草甸等環境中,夏季常活動於雪線的下緣,冬季棲息環境積雪深厚時,它們則從高處遷至低山谷地生活,有季節性的垂直遷徙習性。

牠們一般3-5或數十隻為一群。主要在晨昏活動,冬季也常常在白天覓食。發情期在冬季,這樣幼羊可以在春季出生。以草和樹葉為生,以禾本科、蔥屬以及雜草為食。盤羊善於爬山,比較耐寒。盤羊的主要天敵是狼和雪豹。

繁殖

盤羊帕米爾亞種在秋末和初冬發情交配,妊娠期150-160天,次年5月至6月產仔,每胎產仔1-3隻。幼仔適應環境的本領很強,出生後毛一乾便能直立起來吃奶,幾小時後即可隨雌獸活動,1月齡左右開始吃草,哺乳期大約持續半年以上,1-2歲性成熟。壽命約為10-15年。

保護

盤羊馬可波羅亞種已經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在中國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

參考資料

  1. 盤羊馬可波羅亞種,北城百科,2018-11-03
  2. 牛科——盤羊 Ovis ammon. 中國林業網. 2011-03-25 [2011-11-28] (Chinese (China)). 
  3. 中國生物多樣性信息中心動物學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