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盤錦市是遼寧省下轄地級市,位於遼寧省中南部,地處遼河三角洲中心地帶,是遼河入海口城市;地勢地貌特徵是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漸傾斜;地處北溫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轄一個縣、三個區;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3.9萬人,總面積4102.9平方公里。
盤錦市是中國重要的石油、石化工業基地,遼寧沿海經濟帶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盤錦是「石化新城」,緣油而建、因油而興;以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為主的紅海灘風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遼寧省優秀旅遊景區。古鎮田莊台是中日甲午陸戰最後一仗的戰場,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窪縣東風鎮是張作霖和張學良將軍的祖居地。
2018年,盤錦市地區生產總值1216.6億元,增長5.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7億元,增長14.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95.3億元,增長11.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11元和17136元,分別增長7.2%和7.5%[1] 。盤錦是「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盤錦位於遼寧省西南部、遼河三角洲中心地帶,地理坐標處在東經121°25′至122°31′、北緯40°39′至41°27′之間。東、東北鄰鞍山市,東南隔大遼河與營口市相望,西、西北鄰錦州市,南臨渤海遼東灣,地處環渤海經濟圈東北部和東北亞經濟圈重要區域,是聯結遼南、遼西與遼中三大經濟板塊的重要節點,與遼寧省內各大城市構成「2小時經濟圈」。總面積4102.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盤錦屬華北陸台東北部從「燕山運動」開始形成的新生代沉積盆地,經過漫長歷史年代的河流沖積、洪積、海積和風積作用,不斷覆蓋着深厚的四系鬆散沉積物。地勢地貌特徵是北高南低,由北向南逐漸傾斜,比降為萬分之一,坡度在2°以內;地面海拔平均高度4米左右,最高18.2米,最低0.3米,地面平坦,多水無山。
水文
盤錦素有「九河下梢」之稱。境內共有大中小自然河流21條,河流總長634公里,總流域面積3570平方公里。其中,大型河流4條,包括遼河、大遼河、繞陽河和大凌河;中小型河流17條,包括錦盤河、西沙河、月牙河、新開河、太平河、一統河等。現有中小型平原水庫7座,其中中型水庫6座、小型水庫1座,水庫總庫容1.51億立方米,興利庫容1.02億立方米。全市水資源總量達到3.3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43億立方米、地下水0.93億立方米。
氣候
盤錦地處北溫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氣候的主要特徵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乾冷同期,溫度適宜,光照充裕。春季風大雨少,氣候乾燥,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晴朗,降溫快,冬季寒冷,降雪少。 2016年平均氣溫9.9℃,比歷年平均值偏高0.5℃,較2015年偏低0.2℃。年總降水量692毫米,較歷年平均值偏多56.5毫米,較2015年偏多240.9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293.4小時,較歷年平均值偏少371.9小時,較2015年偏多27.1小時。年內降雨、大風、霜日數較常年偏少,降雪、大霧日數較常年偏多。 2018年,全市平均氣溫9.9℃,總降水量446.6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盤錦市地下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井鹽、煤、硫等礦藏,遼河油田累計探明石油儲量21億噸,天然氣1784億立方米。原油品類有稀油、稠油和高凝油。在盤山縣的胡家西部、甜水南部、羊圈子、東郭,地下埋藏着鹽滷資源。深度60米—100米,鹽滷水厚度47米—77米,按年開採360萬立方米計算,可開採數百年。在曬制的原鹽中,氯化鈉含量在95.5%以上。
植物資源
盤錦地域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植物區劃屬華北植物區系,土壤類型多,野生植物生長快,密度大。共有野生植物70科242種。其中,林木類33科119種;雜草類37科123種。盤錦域內多水無山,宜林條件差,有林地面積7106公頃,立木蓄積總量42.3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4.8%。盤錦域內的野生雜草共有37科123種。主要分布在農田,林間、沼澤濕地、灘涂等地。有些雜草還具有造紙、製藥、食用、編織、榨油等經濟價值。
動物資源
盤錦市共有野生動物699種,其中,鳥綱236種,哺乳綱23種;兩棲綱5種;爬行綱10種;昆蟲綱300種,魚類180種。盤錦市分布有昆蟲11目,77科,300種。昆蟲中,有害蟲也有益蟲。害蟲主要危害農作物、果樹、蔬菜、蘆葦等。 盤錦市南部沿海,15米等深線以內淺海水域約20萬公頃,魚、蝦、蟹資源蘊藏量約4萬噸—5萬噸,占遼東灣蘊藏總量的70%。其中3米等深線以內沿岸淺海水域約1.9萬公頃,海貝類蘊藏量約2.7萬噸。
人口
截止2018年末,盤錦市常住人口143.9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29.9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1301人,出生率8.698‰;死亡人口6677人,死亡率5.139‰;人口自然增長率3.56‰。域內人口以漢族為主,占全市人口的93.66%;共有38個少數民族,人口總數8.2萬人,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依次是:滿族、朝鮮族、蒙古族、回族、錫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