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盛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盛寅.jpg

盛寅生卒(約1375年-1411年),字啟東,南直隸蘇州府吳江縣(今江蘇蘇州吳江)人。 [1]

生平亮點

盛寅的主要醫學著作有《醫經秘旨》兩卷,另著《流光集》(又名《盛御醫集》),已佚。《醫經秘旨》為醫經類著作,上卷為醫論,下卷包括讀醫經的感想和臨證心得19篇。這19篇中討論了《內經》所涉及的治則問題,其中有「以寒治寒」、「以熱治熱」、「以補治積」、「以益氣治滿」、「以寒散表」、「以涼平理氣」、「以溫補止血」、 「以攻下及補益治發熱」等反治法和權變治法,並結合臨證經驗,辨明疑似,以便後學者有所遵循,並可觸類旁通。

生平著作

著有《醫經秘旨》兩卷,另著《流光集》(又名《盛御醫集》),已佚。

生平

盛寅是地地道道的南方人,生活在江蘇吳江一帶。他原本不是個醫生,後來他結交了一位叫做王賓。這個王賓人很有意思,據說他的醫術是偷來的。他偷誰的呢? 當時她有一個好朋友叫戴原禮。這個戴原禮是位名醫,醫術很高明。他看出了王賓想要跟他學習醫術的心愿,但是並不沒有馬上就答應,而是問王賓,為什麼不拜自己為師父呢?其實他還是很願意當他的老師的。誰成想這個王賓因為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不想再當學生,壓根就不肯拜他為師,有一天他趁著戴原禮出遠門,就把他的醫術秘方全部偷走了,回到家裡仔細研究,終於知道了醫術的秘密。等到他老了,沒有兒子,於是就傳給了盛寅。 盛寅聰慧好學,在研究他醫術的基礎上,又聯繫古代的醫學,於是醫術大為長進。 正好此時,盛寅因為一點小事被發到偏遠的地方服役,這個時候,皇帝來此巡遊,偶然間皇帝手下的一個太監生了病,這下子盛寅將他治好了。這下子太監很高興。恰好皇帝還正在納悶,就聞這個太監,你不是已經得了重病了麼?怎麼起死回生的?太監就把盛寅介紹給了當時的永樂皇帝。 永樂皇帝一聽,立馬著人請盛寅來為他把脈。後來永樂皇帝連年在外打仗,有一次打了勝仗,恰巧天在下雪,於是就宣他來覲見,同他講白溝河打勝仗的情形,講得有聲有色,正在慨嘆這場雪助他一臂之力,好像在慶祝他打了勝仗一樣。沒想到盛寅突然說:唐代有一位詩人說,這下雪天沒什麼不好,只是都城長安貧窮的老百姓太多了,下雪雖然是個好兆頭,但是不應該下的這麼多呀! 明成祖聽了很不高興,但是轉念一想他也是惦念百姓疾苦,就沒怎麼表現出來。後來永樂皇帝多次出征,盛寅規勸皇帝不要出去,身體要緊,但是皇帝不聽,果然途中去世了。 仁宗還沒即位,在當太子的時候,盛寅仍然在當御醫。當時后妃中有一個妃子好像生理周期有異樣其他御醫因為害怕皇帝權威就撒謊說是有孕在身了。太子很高興。 但是唯獨盛寅一個人堅持不是這樣。並且給他開了化血之藥熟悉古代古裝劇的人都知道,如果真的是有孕在身,這副藥無疑是毒藥啊,太子勃然大怒,馬上將他關了起來。然而這個時候妃子的病情卻一天比一天厲害,其他御醫都束手無策,皇帝只好求盛寅,盛寅仍然堅持自己的主張,張妃自己也想要服盛寅的藥。而太子擔心墮胎,就把盛寅關押起來,等候張妃服藥後的結果。張妃服藥後,排下了大量瘀血,病也就慢慢好了。太子對盛寅大加賞賜,還派儀仗為前導,送盛寅回家。而盛寅的家人,都以為他不能活著回來了。盛寅與袁忠徹一直為太子所憎惡,盛寅給妃子治好了病,怒氣仍未消解,盛寅非常害怕。忠徹通曉相術,知道仁宗壽命不長,偷偷告訴盛寅,盛寅仍然懼怕災禍來臨。到仁宗繼位,盛寅便請求出京到南京太醫院任職。宣宗繼位,召他還朝。正統六年去世。兩京太醫院都奉祀盛寅。盛寅之弟盛宏也精通藥學,子孫繼承了他們的學業。 早年,盛寅清晨在御醫房值班,突然昏眩將死,召請人治療盛寅,沒有人響應。一個江湖醫生接受此事,一劑藥便痊癒。皇帝問原因,那人說:「盛寅空腹進藥房,突然之間中了藥毒。能夠和解各種藥物的,是甘草。」皇帝詢問盛寅,果然是空腹來的,便重賞這個江湖醫生。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