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怨 李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相思怨是一首描寫幽思懷人的五言律詩。此詩前四句以海水作比,形容相思情深;後四句寫彈琴上高樓,在清冷的月光下,孤獨與寂寞倍增,在《相思曲》的淒涼旋律中,情腸與琴弦一起斷絕。
原文
李冶〔唐代〕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譯文
人們說海水最深,我說海深度不及我思念的一半。
海水的廣袤尚有邊際,相思則是無邊無際。
攜琴登上高樓,已是人去樓空,只有一片月光。
彈奏一首相思曲,讓相思腸愁隨着弦一起斷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年代不詳。李冶是中唐詩壇的一位多才多藝的有情才女,她11歲時,父親將其送入剡中(今浙江嵊州市)玉真觀作女道士並改名。寂寞之時,詩人撫琴、作詩來傾訴心聲,此詩就是其中一首。
賞析
這是李冶寫的一首思念情人的詩,描寫幽思懷人的五言律詩,寫得不同凡響。她的愛情詩既有女性的婉麗情腸,又不乏涉世者的睿智。此詩的前四句以海水作比,形容相思情深。後四句寫彈琴高樓,在清冷的月光下,孤獨與寂寞倍增,在《相思曲》的淒涼旋律中,情腸與琴弦一起斷絕。全詩深得民歌言語直白的妙處,意境高遠。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和頷聯「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是虛寫,是泛寫。人家都說海水深,其實還抵不了相思愛情的一半深;海水再深再大還有邊涯,而彼此的情愛相思卻渺茫無際。以深水喻相思,可謂具體、形象,而又不及其一半,可見相思之深。這裡詩人用的是比喻手法,既得體又恰當。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這兩句詩與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用意相同,用法相近,都是抒情,都是用物比情的手法,都是反比。先極寫海水深,後以自己之情相比,從而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對情人之深情,又反襯出兩人的愛情至深。只是李白詩寫友情,而李冶詩寫愛情。
頸聯「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和尾聯「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是實寫,是具體寫人。緊接上聯,寫在一個月光明媚的夜晚,自己的恩情、思念無法排遣時,就攜琴到樓上彈奏,彈出一曲相思情愛的曲子,藉以解愁。可是由於人去樓空,只有一片月光,樓是空蕩的,月是清冷的。此時此景,更令人感到淒冷。因此當彈奏一曲相思曲時,未終而弦、腸並斷。詩歌到此戛然而止,把詩歌推向了高潮,給讀者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思婦的相思之苦,讓人同情,思婦的情意,讓人感嘆。
簡析
《相思怨》是一首描寫幽思懷人的五言律詩。此詩前四句以海水作比,形容相思情深;後四句寫彈琴上高樓,在清冷的月光下,孤獨與寂寞倍增,在《相思曲》的淒涼旋律中,情腸與琴弦一起斷絕。全詩深得民歌言語直白的妙處,情感真摯,意境高遠。
李冶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蘭(《太平廣記》中作「秀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後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詩人。晚年被召入宮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詩叛將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之。李冶的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僅存詩十六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