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相框裡的父親(郭曉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相框裡的父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相框裡的父親》中國當代作家郭曉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相框裡的父親

父親中年去世,是我心上永遠的傷痕。往事戳痛這傷痕,任淚水不經意間沾濕衣襟。父親節來臨,謹以此文呈給我從沒過過父親節的父親。

——題記

不期而來的一場雨,連綿不斷,細風挾帶着一絲冷意。從車裡出來,我習慣的張望,沒有爹迎上來的疲憊而開心的臉,沒有爹為我背孩子、拎行李。巨大的失落感網一般籠住了我。我忘了,我手裡提着的是給爹的沉沉祭品。

山村里熟悉的小院依舊安謐,卻空寂了許多。沒有爹為我們搬來板凳,沒有爹親手給我們沏上新茶。爹是在相框裡默默看着我們,微張着嘴,似有千言萬語。一切恍如隔世,又歷歷浮在眼前……

爹是個勤勞、吃苦的農民,在我的記憶里,爹總是天不亮就出門,上山下地幹活。總是在我們圍坐娘拾掇好的飯桌旁,爹才在娘一聲聲的催促下回來,脫掉灌滿泥土的布鞋,到水塘邊取下肩頭的汗巾擦幾把臉,然後坐下來,一手搖着扇子,一手抓起碗,稀里嘩啦一氣喝下半碗稀飯。爹從不叫苦,不叫累,粗茶淡飯從不厭棄。逢年添衣服,唯獨沒有他自己的。

我如願考上信陽師範學校後,爹滿心歡喜而又一籌莫展,在那時意味着全家一年的收入也難以交付我高額的學費。爹咬了牙,不就是三年嗎,不吃不喝也讓孩子上學!爹沒捨得吃上一個雞蛋,揣在衣兜里到集上換了油鹽了。賣柴成了家裡主要經濟來源。自家的山少,柴要分期砍,爹便翻山越嶺,一個人到荒無人煙的深山老林里折拾枯死的樹枝,打捆背回家,第二天早上挑到十多里外的集上賣。即便在大雪封山的冬日,爹腳穿着草鞋,腰系草繩,肩挑着二百多斤的柴擔,也硬是在茫茫雪地上趟出一條路來。到了晌午,飢腸轆轆的爹連一毛錢的白饃都沒捨得買。為了多掙些錢,爹到山上折過花、挖過藥,到百里外的石場扛過石頭,打過短工……為了能讓我像城裡娃一樣有幾個零花錢,爹常磕磕絆絆趕上四十多里山路趕到學校,見面時爹總是用他那一雙粗糙的大手為我捋頭髮、抹淚水,告訴我「人窮氣不短」。爹如負重的牛,繁瑣冗沉的活計牢牢枷在爹紅腫脫皮的肩頭,他以超乎常人的勞作和堅韌的意志,撐起了我的學業,撐起了貧弱的家。

許多年後,爹仍然上山打柴,下地耕田,整茶園,挖塘泥,坡邊地頭沒一天閒着,直到有一天,爹突喊腰疼時,我們仍心存僥倖,爹只是勞累過度傷痕顯露。

我們忙於工作,忙於生活,再見到爹時,爹明顯消瘦,臉色蠟黃。陪爹去醫院,診斷結果竟是癌症晚期!我們一下子懵了:天大的災難怎麼會降臨在我善良而勞苦的爹身上!我們對爹隱瞞了病情,手術後的爹體弱力乏,在生與死的一年抗爭中,爹身體每況愈下,腹部日漸鼓漲。爹歇息的小屋,常在深夜響起娘難以抑制的哀泣……秋風乍起的時候,我們終沒有挽住爹。爹成了墓碑上一道冰冷的符號。吊唸的鄉親絡繹不絕。由於爹恪守誠信、正直、樂於助人,生前為鄉鄰操了很多心,為了很多事,大家有感於心,念念不忘。

爹命運多舛,從小險些被脾氣暴躁的爺爺用沖擔扎死,過「糧食關」,差點餓死。他一生在拮据中度過,他甚至沒吃上一頓美味的飯菜,沒穿過像樣的衣服。病中拾栗子買下的一雙皮鞋,沒捨得穿,留給了弟弟。爹念叨的皮夾克,未能如願穿上,他未能熬過那個秋天。爹種下的一壟玉米,須纓怒放,整下的溝溝紅薯,藤勁蔓長。我們忽視了爹的太多,我們一直認為回報他,來日方長……

鞠鞠淚水,聲聲呼喚,爹與我們已陰陽兩隔。人生苦短的無奈,「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楚,噬咬着我的心。萬千悔悟與惆悵,化成淚水腹中淌。

彎彎的依山小路依然沉寂。細雨霏霏中,在亂竹、雜木遮掩的坡邊,我又看到了爹的,突兀的土堆,是爹留給我們的最後一個身影。淚眼迷濛中,慈愛的爹就站在眼前,熟悉的聲音迴蕩在耳邊:尊重別人,善待自己,努力工作,好好生活…… [1]

作者簡介

郭曉梅,河南信陽人,溮河中學教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