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省郎稱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省郎稱謂》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十。

原文

除省郎者,初降旨揮,但云:「除某部郎官。」蓋以知州資序者,當為郎中,不及者為員外郎。及吏部擬告身細銜,則始直書之。其兼權者,初云:「權某部郎官」,洎入銜及文書,皆曰「權員外郎」,已是他部郎中,則曰「權郎中」。至紹興末,馮方以館職攝吏部,欲為異,則系銜曰:「兼權尚書吏部郎官」。予嘗叩其說,馮曰:「所被省札只言『權郎官』,故不敢耳」。予曰:「省札中豈有『尚書』二字乎?」馮無以對,然訖不肯改。自後相承效之,至今告命及符牒所書,亦云「權郎官」,固已甚野,至於尚左、待右之名,遂入除目,皆小吏不諳熟故事,馴以致然,書之記注,為不美耳。

譯文

任命省中郎宮的人,原來皇上降下的詔令只寫道;「任命為某部郎官」。一般有知州資歷的人,應該做郎中,不到這個資歷的人做員外郎。等到吏部擬定詳細官銜的任職文書時,才直接寫上。那些兼職和暫任的,原來寫道;「暫任某部郎官」,等到授予具體官銜和文書時,都寫道;『暫任員外郎」,如果已經是其他部的郎中,就寫道:「暫任郎中」。到宋紹興末年,馮方以館閣職位掌握吏部,想要做得不同,就在原職稱號外加上『兼權尚書吏部郎官」,我曾經詢問其中的理由,馮方說:「我所接到的省中文書只說『權郎官』, 所以不敢寫別的。」我說:「省中的文書難道有『尚書』兩個字嗎?」馮方沒有話來回答,但是終究不肯改。自此以後就繼承仿效它,到現在皇上的詔令和符牒上寫的,也寫成『權郎官」,當然已經很不雅了,至子「尚左」、『侍右」的名號,也就寫進了任免名單中,這都是小吏不熟悉原來的事例,順從現在習慣造成的,把這些寫進記註裡,這是不完美的。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省郎稱謂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