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看見台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看見台灣
圖片來自pixne

看見台灣》是由臺灣空拍攝影師齊柏林執導的一部紀錄片[1]。這是第一部在戲院上映、以全高空拍攝的畫面,講述臺灣環境現況的臺灣電影。

本片共耗資新台幣9000萬元,是臺灣紀錄片影史以來拍攝成本最高的電影。導演齊柏林花費近三年時間拍攝,累積400小時直升機飛行時數。全片沒有角色,以航拍鳥瞰視角將臺灣呈現在大銀幕上。本片為第一屆桃園電影節的開幕片,並於2013年第五十屆金馬獎中榮獲最佳紀錄片獎[2]

在日本上映時,使用『天空からの招待狀[3](《來自天空的邀請函》)作為片名。

劇情簡介

從台灣的群峰高山、美麗海景、動物生態以及棋盤狀稻田等景觀中可以看見台灣是如此美麗,就連西部的大片魚塘都呈現出獨特的幾何圖像,美得不可思議。但美麗的另一面,卻是各種因人類的開發而造成的環境改變、破壞和傷害,如已經90%人工化的西部海岸、觀音工業區廢水造成的污染、飽受污染而呈橘紅色的大漢溪、因超抽地下水而泡在水中的嘉義東石鄉墳墓、桃園老街溪口河川海岸污染等等。這片因為過度開發、濫墾與飽受自然災害而被破壞的大地已變得傷痕累累。

創作原因

齊柏林是一名公務員,從事空中攝影二十多年,在這段期間內一直都是以拍攝平面照片為主[4]。2008年起齊柏林就有拍片的構想,但是因為電影內容構想時沒有男女主角,只有一堆空拍畫面,被其他人認為不可能而作罷[5]。2009年八八水災後,臺灣山林受到極為嚴重的創傷,齊柏林第一時間乘著直升機飛進去災區勘災,看見滿目瘡痍的景象,因此齊柏林堅定了要投身拍攝紀錄片的信念,他又認為只有平面的影像不足以讓觀眾真實地感受到臺灣正在面臨的危機,而且又覺得臺灣還有更多的地方是值得被記錄下來的,因此下定決心,開始了拍攝電影紀錄片《看見台灣》的計畫。

拍攝過程

為了籌措拍攝資金,齊柏林除了向朋友借貸和尋找贊助外,更曾將房子抵押貸款。導演動用近3000萬台幣,從美國購買專業空拍設備「CINEFLEX」,並裝在直升機的機鼻位置,由其親自在機艙後座操作;本電影花了1年時間籌備拍攝,3年時間拍攝、齊柏林坐上直升機,用一萬五千呎的飛行視角和花了飛行時數400小時拍攝,電影的拍攝成本約新台幣千萬。

作品評價

看見台灣》既沒有煽情的旁白,也沒有激越的民粹情緒和政治控訴,只是透過鏡頭的自然流轉,讓無言的山丘說話,讓沉默的水澤發聲。該片激發了民眾對土地的責任心和認同感。(《三湘都市》報評)

參考文獻

  1. 正在發酵的「《看見台灣》現象」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12-13.,亞太日報,2013年12月9日
  2. 黃意涵. 看見台灣抱金馬 導演感謝前輩. 照片由張新偉攝影. 臺灣. 中央通訊社. 2013-11-23 [2017-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3. 齊柏林空拍罹難 日網友悼:他接下了來自天空的邀請函. [2017-06-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11). 
  4. Template:Cite website
  5. Template:Cite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