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陰道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真菌性陰道炎 |
別 稱 :念珠菌性陰道炎 英文名稱 :colpomycosis,colpitis mycotica 就診科室 :婦科 發病部位 :陰道 常見病因 :由白色念珠菌感染 常見症狀 :白帶增多,外陰陰道瘙癢、灼燒感,小便疼痛 外陰周圍常發紅、水腫 |
真菌性陰道炎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念珠菌是真菌中最常見的條件致病菌,又稱假絲酵母菌。所以常說的黴菌性陰道炎也稱為念珠菌性陰道炎,或者叫真菌性陰道炎。 [1]
病因
臨床表現
真菌性陰道炎病人表現為白帶增多,外陰、陰道瘙癢、灼燒感,小便疼痛,外陰周圍常發紅、水腫。白帶並不一定是陰道炎的突出症狀,但水樣白帶直至凝乳狀或軟膏樣白帶均可出現。如有的完全稀薄猶如清徹漿液性滲出液,但其中常含有白色片狀物;有的則黏稠如凝乳或屑粒狀。常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臨床表現。約半數病人的白帶為大量水樣或膿性而無白色片狀物,陰道黏膜呈中等度發紅、水腫,無嚴重的瘙癢及灼燒感,僅有外陰潮濕感覺。另一類病人的白帶呈典型凝乳狀或為片狀黏稠白帶,陰道黏膜高度紅腫,有白色片狀薄膜(如鵝口瘡)黏附,易剝離;其下為受損黏膜的糜爛基底或形成淺潰瘍,嚴重者可遺留淤斑,有劇癢及灼熱感。妊娠期,黴菌性陰道炎的瘙癢症狀更為嚴重。 [3]
檢查
1.陰道分泌物檢查。
診斷
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及目檢陰道分泌物,診斷真菌性陰道炎,通常並無困難。 [5]
治療
改變陰道的酸鹼度
如用鹼性藥物沖洗陰道,可用2%~4%蘇打液沖洗陰道,以改變黴菌的生活環境。但其效果仍有爭議。
藥物治療
(1)制黴菌素陰道栓,塞入陰道深部,早、晚各1次或每晚1次,共2周。亦可應用克霉唑栓或咪康唑栓。
(3)複方制黴菌素冷霜或咪康唑乳膏等局部塗擦,每日2次。
孕婦患黴菌性陰道炎,產後雖有自愈可能,但新生兒有被感染的危險,故仍需及時治療,以局部用藥為宜。
男性帶菌者
對於男性帶菌者也必須進行常規治療,這是杜絕女性患者復發的重要措施之一。 [6]
預防
預防本病主要是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換洗內褲並放於通風處晾;干盆具、毛巾自己專用;內褲與襪子不同盆清洗。避免沖洗陰道、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應用。 [7]
參考來源
- 唐振華,陸庭嫣,潘衛民. 真菌性陰道炎的病原菌特點及藥敏分析. 《 檢驗醫學 》 , 2002
- 黃月紅,黃月桂. 護理干預在真菌性陰道炎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 CNKI;WanFang 》 , 2013
- 王紅亞. 護理干預在真菌性陰道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 河北醫藥 》 , 2014
- 蔡芬蘭,張研琳,鄒清如. 護理干預對真菌性陰道炎治療效果的影響. 《 CNKI;WanFang 》 , 2011
- 陳少香. 伊曲康唑治療真菌性陰道炎療效分析. 《 廣東醫學 》 , 2000
文獻來源
- ↑ 真菌性陰道炎是什麼妙手醫生
- ↑ 真菌性陰道炎什麼原因引起的?快速問醫生
- ↑ 真菌性陰道炎症狀39健康網
- ↑ 真菌性陰道炎如何檢查?名醫在線
- ↑ 如何診斷真菌性陰道炎好大夫在線
- ↑ 真菌性陰道炎怎麼治療?39健康網
- ↑ 如何預防真菌性陰道炎全球醫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