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瞿弦和,男,1944年出生於印尼蘇門答臘,6歲隨父母回國。1965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中國煤礦文工團總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演播藝術家。曾在電台錄製各類文學作品千餘篇,演播了《鍋碗瓢盆交響曲》、《大地》、《北國章》、《盲人音樂家》、《唐山大地震》、《神歌》《西部歌王》《毛澤東的故事》等作品,影響廣泛;在電視台主持各類文藝節目,率文藝代表團出訪世界世界世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曾赴全國各地礦區為煤礦工人慰問演出,多次獲得「名譽礦工」稱號。1984年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列為十大演播藝術家。1989年獲首屆全國話劇「金獅獎」,在第十三屆青年聯歡節上獲平壤藝術節獎章和國際藝術證書,1992年獲英國劍橋傳記中心收入「世界名人辭典」地22版,1995年主演話劇《高山巨人》獲32屆意大利皮蘭德婁戲劇節「藝術大獎」。

瞿玄和
國家一級演員
出生 1944年
印尼蘇門答臘
國籍 中國
職業 演員、演播藝術家
知名於 中國煤礦文工團團長
知名作品大地
盲人音樂家
唐山大地震》。

目錄

人物簡介

瞿弦和,男,1944年出生於印尼蘇門答臘,6歲隨父母回國。1965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國家一級演員。現任中國煤礦文工團團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瞿弦和的名字、面孔和聲音,大家都熟悉。愛聽廣播的說他是著名演播家,[1] 愛看電視的說他是著名主持人,瞿弦和卻說自己做這些都是"業餘",他是中國煤礦文工團團長。妻子張筠英,張筠英,著名演員、朗誦藝術家。北京人。1965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現為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教授,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協會,北京語言學會朗誦研究會理事。 [2]

提起張筠英這個名字,大家好象不是很熟悉,她生於1943年,北京人,著名演員、朗誦藝術家,1965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現為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教授,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協會,北京語言學會朗誦研究會理事。。但提起《讓我們盪起雙漿》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我們卻是再熟悉不過的了。這部電影就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兒童片,片名就叫《祖國的花朵》,而這部具有開創意義的兒童電影的主演,就是張筠英。她在影片中扮演驕嬌二氣的學生楊永麗,憑藉在影片中的出色的表演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張老師從事影視工作多年,後來致力於廣播演播事業,貢獻卓著,曾在話劇《青松嶺》、《霓虹燈下的哨兵》、《楊開慧》等戲中擔任主要演員。 張老師為中央及各地廣播電台錄製了近千餘篇文學作品,其中詩歌《一月的哀思》、《風流歌》,長篇小說《北國草》、《秋之惑》、《你為誰辯護》、《圈套與花環》等影響廣泛。1987年被中央台列為十大演播家之一,1991年再次獲得「優秀演播藝術家」稱號。獨立執導譯製片240餘部(集),其中有《空中小姐》(日)、《三個偵探》(英)、《兩個女人的命運》(西)等,在第二屆全國譯製片研討會上發表了題為《舞台——廣播——配音的語言處理》的論文。《西遊記》觀音菩薩的配音。[3]

生平

瞿弦和總是一件事還沒完就已經在籌劃下一件事了。用他夫人張筠英的話說:「瞿弦和就是一陀螺,小鞭兒就在他手裡,天天抽得自己團團轉。」跟他一起工作的人也都習慣了他的「晚上鬧覺,早上叫早」,半夜12點被團長的電話叫醒固然辛苦,可人家團長還沒上床豈不更辛苦?

一般來說,五六十歲的人大都開始講究「養生」了,瞿弦和卻完全無此念頭,天天「吃嘛嘛香」,而且還說:「要是誰想問我點我不想說的事,不用打,餓我三頓就都招了!」他睡覺的時間很少,但他會隨時補覺,累極了說聲「我睡會兒」,話音剛落鼾聲就起,三五分鐘後,又是一張煥然一新的面孔。還有,瞿弦和愛吃藥,忙碌的人大都如此:總捨不得花時間休養,只希望藥到病除,速戰速決。很多肯吃苦、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人往往不好相處,他們常會不自覺地把辛苦寫在臉上。瞿弦和不同,他的任勞任怨是通過營造和諧工作氣氛表現的,只要他在,辦公室里總是笑聲不斷。他的玩笑總是信手拈來,就是批評人,也是讓人又痛又癢。如果他告訴你:「又戴圍嘴兒啦。」你就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工作不夠努力,因為那句北京歇後語是「老頭戴圍嘴——裝孫子。」

特點

瞿弦和的最大特點是喜新不厭舊。「五一音樂會」已經辦了第九屆了,他還要求年年辦,為煤礦工人爭光的傳統不能變。同時,他對創作人員的要求也非常「簡單」:「我要不一樣的,跟別人不一樣,跟咱們從前不一樣。」 瞿弦和喜歡突發奇想:某一天早上他會說:我們可不可以找有關部門商量一下,把咱們團門口公交車站的站名,改作「中國煤礦文工團站」呢?某一天早上他又會說:小劇場為什麼閒着呢?可不可以跟附近的社區、中小學校聯合搞一些演出活動,既回報了社會也給演員提供藝術實踐的機會,人可不能閒着。瞿弦和一直有一個計劃,要去拿一個飛行駕照。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他提案成立「中國武警煤礦總隊」……

熱情、真情、激情,是瞿弦和對全團演職員提出的要求。他的做事原則來自戲劇學院學到的表演三要素:迅速地判斷、準確地反應、巨大的激情。 012年7月17日免去瞿弦和同志的中國煤礦文工團(中國安全生產藝術團)團長職務。聘任瞿弦和同志為中國煤礦文工團(中國安全生產藝術團)名譽團長。[4]

媒體專訪

2012年12月10日國家一級演員瞿弦和接受了中國藝術網的專訪,當記者問到:「您對待下屬在態度上有着什麼樣的心得體會」他回答說:「作為一個文藝團體的領導,應該想方設法幫助團員們在業務上更快地成長,為他們提供機遇,當他們有了機遇的時候更應該去鼓勵他們。在我擔任團長的時候,煤礦文工團的演員可以和社會上的演出團體進行簽約合作,鼓勵大家去在藝術上做出更多的開拓。如果趕上團里演出和外面的活動有衝突時,就會協調時間,儘量讓演員兩邊兼顧。用我的話說,「誰好,誰進步,誰成名我都高興。

2017年2017年4月17日訊,深圳,4月16日晚,一台名為「我的祖國」喬羽作品音樂會在深圳舉行,73歲的中國煤礦文工團團長瞿玄和擔任主持,而其妻,已是74歲高齡的朗誦藝術家張筠英深情朗誦了喬羽先生的作品,張筠英教授曾在1953年在天安門給毛主席獻過花,[5]晚會期間瞿玄和還提到今年是他倆金婚年,現場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祝福![6]


個人概述

當年,一批年富力強的業務尖子成為各文藝院團的團長,37歲的瞿弦和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22年過去了,文工團500多職工百分之百說:瞿弦和——非人也! 此話怎講? 煤礦文工團每年下礦慰問演出不少於百場,路途總是最遙遠、演出條件總是最艱苦,而兼任多個社會職務的瞿弦和幾乎全都參加。經常是大部隊出發時,他還在處理別的事情,隨後趕去礦區;演出結束後,他難得跟大夥一起休息,總要連夜趕回。有一次,文工團在寧夏白芨溝礦演出,剛開完政協會的瞿弦和隨後趕去,下了飛機,經過5個多小時的山路顛簸才到礦上;兩個多小時的演出結束,卸完台,已是夜裡11點多;他又帶着燈光師連夜返回,又是五六個小時山路,又是兩個多小時飛機,9點上班時間剛到,他已精神抖擻地出現在辦公室。

視頻

瞿玄和朗誦《明月幾時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