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知用中學前身是1922年由進步青年創立的知用學社。1924年9月12日在知用學社基礎上創辦廣州知用中學,是民主進步人士以「學以致用」,推進中國的教育事業,拯救中國的理想在廣州創辦的第一所私立學校。1927年,魯迅在知用中學作《讀書雜談》的講座,留下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的名句。1956年,學校更名為「廣州市第二十八中學」。1981年,廣州市第六十九中學併入28中學,繼續沿用「二十八中」校名。1983年,獲准復名為「廣州市知用中學」。2004年廣州市第九十九中學併入知用中學,原九十九中校舍成為知用中學的初中部。2010年,越秀區中小學用地調整,知用中學西校區(原九十九中校區)交朝天小學使用,廣州市第三中學(原第三十四中校區)交知用中學初中部使用。2019年,越秀區中小學布局調整,廣州市知用中學從2019年起高中部停止招生,過渡兩年後改辦為初級中學。

目錄

辦學理念

學校自創辦以來,始終秉承「求知致用」的辦學理念和校訓精神,在魯迅、茅盾、廖承志等一批著名學者和革命家,以及唐富言、張瑞權、陳寂、佟紹弼、李樺等名師的引領下,培養出了眾多傑出的人才,如大革命時期的優秀共產黨人畢磊、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廣州市市長朱光、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合作中心主任萬德森、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締造者張翰英、羊城晚報社社長吳有恆、著名作家秦似、世界跳水冠軍陳肖霞、著名足球運動員麥超等。學校曾前在湖南、香港、澳門、越南西貢等多地開設分校,目前校友遍布海內外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新世紀以來,學校傳承學校優秀的文化傳統,恪守「格物求知,窮理致用」的校訓精神,以培養「學養深厚,實學見長」的現代公民為目標,全力將學校建設成為「教育優質、管理優效、師資優化、校風優良、環境優雅」的廣州市文化名校。

廣州市知用中學,現有初一至初三,高三4個年級共27個班。現有教職工113人,其中高級教師44人,中級教師55人,中高級比例88%。具有研究生或研究生課程班畢業的教師26人。

校訓

格物求知 窮理致用。出自於《禮記·大學》,意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探求知識,窮盡事理以達到實用」。

辦學理念

求知致用

辦學宗旨

讓每一位學生都看到發展的希望,讓每一位家長都感到優質教育的滿意,讓每一位教師都享有成功教育的幸福[1]

辦學特色

文化興校

知用中學的發展,熔鑄了「愛國進步、歷史深邃、名家引領、敢為人先、文化豐厚」的五張文化名片。這是學校永恆的精神財富。學校傳承並發展這些精神,致力於把學校辦成廣州市歷史文化名校。

課程引領

近年來,廣州市知用中學傳承並發展了具有九十多年歷史的知用精神,實施了「求知致用」校本特色課程,以學校文化和特色課程滋潤師生成長,務求讓學生每天都有機會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在求知致用的課程中發展個人的優勢潛能,取得了優異的教育效果[2]。2016年12月,「求知致用」校本課程榮獲2017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特色課程重點立項。在學校悠久的歷史文化基礎上,以特色課程為突破口,知用中學逐步形成「求知致用」學校特色文化。

「求知致用」校本課程結構的特點就像一幅太極圖,體現了「求知」與「致用」不斷循環相生的知識創生髮展過程。魚眼的兩端分別為「求知」、「致用」兩端,一者主靜,一者主動,既為求學方式之兩途,又為所獲知識之兩端。兩魚相交,又體現了兩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承、相互創生的特點。由「知用」而生「求知」、「致用」之兩極,又由此兩極而生髮學校之諸課程群,並對應國家頒布的六大核心素養,由此培養出「學養深厚、實學見長」的現代公民。

「求知致用」特色課程植根於知用優秀的核心文化,注重學生自主體驗、注重實踐的校本課程給學校的課程體系注入了活力。同時學校整合各種社會資源,拓展了校本課程的外延,開拓了師生的眼界,其中的很多課程獲得師生的喜愛。如三生家庭教育課程促使學校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走上規範化、專業化道路;電影課程使年級的班會課教育更具主題性、時代性和教育性;禮儀課程讓學生養成各種場合的禮儀習慣,提高了學生的文明素養;軍毅課程磨鍊了學生的意志品質,提升了學生的重規矩、守紀律的意識;智慧體育課程提高了學生身體素質,促進了師生健康成長;學校途夢課程讓孩子們的視野跳出課堂,不僅了解了職場不同職業的酸甜苦辣,也開始懂得展望和設計自己的未來。我校途夢課程取得很多實際成果,成功參展第五屆中國教育博覽會。

參考文獻

  1. 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搜狐,2016-05-26
  2. 教育概念及內容分析,學術雜誌網,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