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知識工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知識工程是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1],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2]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名詞解釋

知識工程的提出

1977年美國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家費根鮑姆教授(B.A.Feigenbaum)在第五屆國際人工智能會議—提出知識工程的新概念。他認為,「知識工程是人工智能的原理和方法,對那些需要專家知識才能解決的應用難題提供求解的手段。恰當運用專家知識的獲取、表達和推理過程的構成與解釋,是設計基於知識的系統的重要技術問題。」這類以知識為基礎的系統,就是通過智能軟件而建立的專家系統。

人們對知識工程的理解,一般局限於專家系統範圍內。在費根鮑姆教授近著《第五代計算機:人工智能和日本計算機對世界的挑戰》(1983年9月)中提到,「知識工程」一詞在日本人那裡很吃香,因為在日本,工程技術人員有很高的地位;但是在英國,工程技術人員不享受這樣的榮譽,人們主張使用「專家系統」這個詞。我們認為,知識工程是一門以知識為研究對象的新興學科,它將具體智能系統研究中那些共同的基本問題抽出來,作為知識工程的核心內容,使之成為指導具體研製各類智能系統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工具,成為一門具有方法論意義的科學。在1984年8月全國第五代計算機專家討論會上,史忠植提出:「知識工程是研究知識信息處理的學科,提供開發智能系統的技術,是人工智能、數據庫技術、數理邏輯、認知科學;心理學等學科交叉發展的結果」

知識工程可以看成是人工智能在知識信息處理方面的發展,研究如何由計算機表示知識,進行問題的自動求解。知識工程的研究使人工智能的研究從理論轉向應用,從基於推理的模型轉向基於知識的模型,包括了整個知識信息處理的研究,知識工程已成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

21 世紀人類全面進入信息時代。信息科學技術促進了勞動資料信息屬性的發展,從而促使科學技術與生產力比過去更加緊密地凝結在一起,構成我們這個時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的特徵,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以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相結合的形式,體現在變革社會協作方式的推動力量中。信息化的必然趨勢是智能化,它將使世界經濟從工業化階段進入知識經濟階段,即將物質生產和知識生產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知識和信息資源,提高產品的知識含量。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將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

2005 年陸汝鈐提出知件的概念。通過知件的形式,我們可以把軟件中的知識含量分離出來,使軟件和知件成為兩種不同的研究對象和兩種不同的商品,使硬件、軟件和知件在IT產業中三足鼎立。知件就是獨立的、計算機可操作的、商品化的、可被某一類軟件調用的知識模塊。發展知識經濟必然導致知識產業的建立,其關鍵要研究知件工程。

把知識產業看成是通過計算機、網絡等現代信息設備大規模地生產知識的產業,可以把它分成三個層次:它的核心部分是知件產業;包含核心部分在內的中間部分是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生產知識的產業;包含中間部分在內的最廣義定義是知識的生產、加工處理和傳播產業。

知識產業的興起是後工業化社會的特徵。在後工業化社會中,社會的主要功能從生產(製造)貨物轉向了知識經濟,理論知識、技術和信息成了商品的主要形式。當前許多人把知識產業與知識服務緊密相聯。

知識工程的發展

(1)1965至1974年——實驗性系統時期

DENDRAL系統標誌着「專家系統」的誕生

(2)1975至1980年——MYCIN時期

MYCIN專家系統是規範性計算機專家系統的代表

(3)1980年以來——知識工程的「產品」在產業部門開始應用的時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