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短篇(選十五)(于堅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短篇(選十五)》是詩人于堅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作品原文

85


在西部以南

灰色的岩石上

爬滿冬天的蜘蛛

同樣 在黑蜘蛛身上

爬着灰色的岩石


89


高藍的天空

應當有鷹在飛翔


當他這麼想的時候

正在飛翔的 只有烏鴉


91


狼經過山谷

辨別植物和食物的聲音

哲學家經過同一山谷

作為有思想的食物區別於一切食物

但狼看不見任何思想

它直取食物


92


聽見松果落地的時候

並未想到「山空松子落」

只是「噗」一聲

看見時 一地都是松果

不知道響的是哪一個


93


這個黃昏雲象貝多芬的頭髮那樣捲曲着

這個黃昏高原之幕被落日的手揭開了

原來是一架巨大的紅鋼琴

張開在怒江和高黎貢山之間

水從深處抬起了它的透明 鳥把羽毛鬆開在樹枝上

黃金之豹 把雙爪枕在岩石的包廂口 蛇上升着

石頭鬆開了握着的石頭 森林裡樹的膚色在轉深

星星的耳朵懸掛在高處 萬物的聽都來了

哦 請彈奏吧 永恆之手


96


寒流襲擊城市

三點鐘 天空已經灰暗

冷氣控制了一切

有人對生活產生厭倦

有人對旅行喪失了信心

有人把外衣裹緊

但是只要有美麗的女人在附近出現

控制一切的就會立即失控

生活的就想重新生活

旅行的就想繼續旅行

那個怕冷的昆明男子

忽然間鬆開了衣領

露出被嚴寒凍紅的脖子


97


這一代人已經風流雲散

從前的先鋒派鬥士 如今挖空心

思地裝修房間

娃娃在做一年級的作業

那些憤怒多麼不堪一擊 那些前

衛的姿態

是為在鏡子上 獲得表情

晚餐時他們會輕蔑地調侃起某個

憤世嫉俗的傻瓜

組織啊 別再猜疑他們的忠誠

別再在廣場上捕風捉影

老嬉皮士如今早已後悔莫及地回

到家裡

哭泣着洗熱水澡 用絲瓜瓤擦背

七點鐘 他們裹着割絨的浴巾

像重新發現自己的老婆那樣

發現電視上的頻道


102


汽車在高原上飛馳

原始森林的邊緣出現的時候

一頭虛構的野鹿

竄進我的內心

但我沒有草地和溪流

讓它長久地逗留


108


蝴蝶在花園的額頭上

捕捉着傍晚的光線

星期六的報紙買來了

在第四版的副刊上

在兇殺案件和股票行情之間

刊登着一首歌頌這昆蟲的詩


109


金斯堡死了 在他的祖國

我像一個沒有祖國的人

為了證實他的死

破例買了一份晚報

十年前 這個世界在他的嚎叫中

呼喚着紅色的救火車

現在 他死在報紙的第四版上

在這喧囂的印刷品之間

他的墓地不超過四百個鉛字


110


幹活的時候

總是有什麼在後面或旁邊

默不做聲地看着

或許還做做鬼臉

但沒有時間去對付它

它可能是某種尚未長出舌頭的東西

它將在你幹完離開之後

長出舌頭


114


列車割破大地

在它紅色的傷口上飛駛

我的心落後於傷心列車

與它背道而馳

當黃昏的風響起

乘客們再次核對時刻表

我像烹製晚餐那樣

蘊釀着落日時分的

唐朝心情


115


在鄉村的稻草堆上

一隻老雀死在世界懷抱中

沒有葬儀的死亡 啊

風散了它的羽毛

秋天陽光曬乾了它的心臟

案樹在金汁河的岸上

為一朵烏雲歌唱


117


在三月六日的電話亭里

我等待着一個傳呼的應答

我呼叫的是

驚蟄


119


我總是輕易就被無用的事物激動

被搖晃在山崗上的一些風所激動

被倒塌在玉米地上的一片枯草所激動

無用的秋天 不會改變時代的形狀

不會改變知識中的罪行

但它會影響我

使我成為一個有感官的人


140

有人裙子垂地

幾乎蓋着我的腳

那不是我的腳

那是我渴望着被踐踏的心

它蹦跳起來


141

彩虹出來了

「架起一條通向天堂的火車」

只是一個幻覺

學校據此教育學生

努力吧

要不然沒有座位


142

我只是時間的

的一隻只胎兒

我只是胎兒的

一具具屍體


143

那些小說家都是

詩歌之蛹變成的

但在那些蝴蝶中

沒有小說家


144

老教授

在一棵柏樹下

練習太極拳

姿態優美

像一隻正在長出羽毛的

白鶴

他忽然搖身一變

像雜誌那樣打開

于堅 我告訴你一件事

我兒子

要到美國去了


145

我寫下了「黑暗的」

在白天 在陽光底下

我有些躊躇

我考慮着黑暗的意思

烏鴉還是集中營?

當我思考着

黑暗正以墨水的形式

從我的筆尖底下

踮起腳尖溜走


146

主席台上

花朵也穿着毛呢制服

惟一溫柔的是倒茶的小姐

當她裊裊走進文件和話筒

為他們沏茶

我們才想起來 那些木偶

也有嘴


147

書店猙獰的面目

懸掛在每一條大街

進不進去都無所謂

你的晚餐已經出版


148

一萬個人的大街上

這個傢伙又不見了

馬雲! 到處找 大叫

發現他 正站在黃色的電話亭旁

發呆 幹什麼 你!

他不回答 繼續看着那群

在夏日的陽光中

啃香蕉的

長腿姑娘


149

陽光樹的一片葉子

剛好就蓋着那盆菊花

花朵三五 黃金之色

我去搬椅子 泡茶

當我預備好一切

轉來

那燦爛的一頁

已經變成貓的脊背


150

黎明

我拉開窗簾 看見

玻璃窗噓滿了水汽

這才發現

老秋天 竟有一張

情人的嘴


151

我總是在猜測

這樣說的後果是什麼

我總是在害怕

是否說了不准說的話

我總是在擔心

他們是否已不再容忍

大道如青天

我在舌尖上小心翼翼地行進

就像一個探雷的工兵


152

天變了

當我醒過來 拉開窗簾

發現它陰雲密布 在颳風

它昨天的臉孔呢

在夜裡誰把它得罪了

我再也不想去郊外

我將躺在被子裡

像一隻被殺害的烏鴉

作者簡介

于堅,男,1954年8月8日,出生於昆明。雲南師範大學文學院任教。80年代成名,為「第三代詩歌」的代表性人物,強調口語寫作的重要性。[1]

于堅幼時因病致弱聽,14歲輟學。16歲「文革」時期,學校停課,國家分配進入工廠當工人9年。16歲後當過鉚工、電焊工、搬運工、宣傳幹事、農場工人、大學生、大學教師、研究人員等。20歲開始塗鴉寫詩,25歲首發作品。

1983年與同學發起銀杏文學社出版《銀杏》。1984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1985年與韓東等人合辦詩刊《他們》。1985年與詩人韓東、丁當等創辦《他們》文學雜誌。1986年發表成名作《尚義街六號》。[2]

著有詩集:《詩六十首》、《對一隻烏鴉的命名》、《一枚穿過天空的釘子》(台北)、《作為事件的詩歌》(荷蘭語版)、《飛行》(西班牙語版)、《棕皮手記》、《雲南這邊》、《于堅的詩》、文集《棕皮手記》、《元創造》(詩集,2006年比利時根特大學出版)。

于堅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詩人,散文創作也令人矚目,從上世紀90年代的《棕皮手記》到近年的《相遇了幾分鐘》,于堅向我們展示了詩人的另一種言說方式:睿智、博學、平易、多言。《隴上行》和《印度記》,是他近兩年的散文代表作,不但保持了早期散文那種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詩意的特點,還強化了在歷史話語中發現日常性的特點。于堅的散文題材廣泛,語言自由,心接古今。他將口語和書面語交替使用,使得他的敘述和描寫,在體驗和經驗、現實和歷史之間來回巡遊、自由穿梭,堪稱當代散文精品。

他的生活依舊保持着普通人的一般水平,他並沒有從文學中獲得財富。在雲南昆明,每天上午寫作,不超過2000字,在靜靜的寫作中,于堅卻堅守着風起雲湧的80年代理想主義在他身上的烙印。于堅、韓東拉起大旗的《他們》和非非、莽漢、《傾向》、海上詩群一起,都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