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短翅船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短翅船鴨,分布於南美洲福克蘭群島,是陸棲性較強的的類群,適應潛水,基本已經失去了飛行能力,而是用翅膀來幫助潛水,雄鴨領土意識強烈,以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等為食。 人工飼養下,短翅船鴨壽命為20歲。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鳥綱

目: 雁形目

科: 鴨科

屬: 船鴨屬

種: 短翅船鴨

(Latham, 1790)

體長:61-74厘米

體重:3.4-4.4公斤

生命:20歲

食性:肉食: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

繁殖:每巢產卵4-11枚

習性:擅長潛水,小群居,不擅長飛行

分布:福克蘭群島


研究新出現特徵的基因序列可以了解演化過程;然而,研究喪失的特徵也能帶來獨特見解。如果某一特徵在不同的生物群體中多次消失,我們就能利用強大的統計方法,識別出基因層面的原因。Campagna等人[1]發表在《演化》(Evolution)上的最新研究揭示了與鳥類飛行能力喪失相關的遺傳變化。他們比較了59隻船鴨(全部來自Tachyeres屬)的全基因組,研究飛行能力是如何隨演化而逐漸消失的。

船鴨特有的逃跑方式。能飛和不能飛的船鴨都有一種獨特的逃跑方式,它們會在水面快速拍打雙腳和短翅膀。Campagna等人對船鴨屬所有種的個體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包括圖中無法飛行的短翅船鴨),並結合它們翅膀的測量數據進行分析,以此尋找哪些基因表達的變化可能導致了船鴨飛行能力的喪失| Bill Coster/FLPA

船鴨一般生活在智利南部、阿根廷南部和福克蘭群島的海岸生境和湖泊中[2]。它們有着一種獨特的逃跑方式——以很快的速度在水中同步划動翅膀和腳,因為神似槳輪船,由此得名「船鴨」。在船鴨屬已經發現的四個種中,短翅船鴨、灰船鴨和白頭船鴨都不會飛[2];在具備飛行能力的花斑船鴨中,一些較重的公鴨也飛不起來,主要是因為它們的翅膀負荷(體重與翅膀表面積之比)大於較輕的同類。

所有船鴨都能熟練地在陸地上行走、潛水覓食、躲避捕食者。與在覓食和進食時藉助翅膀力量的海鸚和企鵝不同,船鴨在獲取食物時並不使用翅膀。不過,船鴨在潛水時會用到翅膀,而不能飛的船鴨的飛行肌與體重比只比會飛船鴨的略小一點

船鴨是一個演化歷史較短的類群,估計只有200萬年左右。通過基因組對比,Campagna等人指出,灰船鴨和白頭船鴨這兩個陸生物種的飛行能力喪失出現在進化支的早期,且發生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相比之下,花斑船鴨和生活在海岸的短翅船鴨的親緣關係更近,在近期才分化成兩支,而且可能仍然在雜交。整體來看,作者的基因組對比結果顯示,飛行能力的喪失可能是三種情況下獨立演化的結果,不過對此也有不同的解釋。

外形特徵

短翅船鴨體長61-74厘米;翼展84-94厘米;重量3.4-4.4公斤。 短翅船鴨是一種不會飛的水鴨。在水面上浮游時,圓翅膀滑水時酷似船的槳一樣擺動,故名「船鴨」。雄鴨有白色的頭頸,上面雜少許褐色和棕色的羽毛。鴨喙和腿黃色,上體、胸部和翅膀是深淺不一的黑褐色,有淺色斑點,腹部至臀部白色,虹膜黑色,白眼圈,白眼紋,翅膀上有白色翼鏡。雌鴨不同處是頭部灰褐色,鴨喙黑色。

生態習性

短翅船鴨棲息於福克蘭群島的海岸線,沿着陡峭的懸崖,海邊沙灘和鹹水湖區。主要以甲殼動物、軟體動物、蝦和小魚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常見幾隻至20多隻的小群在水邊淺水處和水面覓食。

生長繁殖

短翅船鴨繁殖期9-12月,每巢產卵4-11枚,孵化期34天,雛鴨早成性,孵出後即長滿了絨羽,並會游泳和潛水。2齡時性成熟,人工飼養下,短翅船鴨壽命為20歲。 築巢:短翅船鴨巢建在水邊的草叢或灌木叢中,也有的建在岩石裂縫或是沙質斜坡上。巢由少量枯草和大量絨羽構成,雌鴨用植物襯裡,開始產卵後從自己身上拔下大量絨羽放於巢內。

地理分布

短翅船鴨分布在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阿根廷南端以東的南大西洋水域,西距阿根廷500多公里。

短翅船鴨的英文介紹

The Falkland steamer duck (Tachyeres brachypterus) is a steamer duck native to the Falkland Islands in the southern Atlantic Ocean. It is one of only two bird species to be endemic to the Falkland Islands, the other being Cobb's wren.[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