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矮星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矮星系(Dwarf galaxies)是光度最弱的一類星系﹐在5萬秒差距之外看不到,其絕對星等M 為-8~-16等,有的矮星系是橢圓星系﹐也有的是I型不規則星系。這兩種矮星系都是小的﹐成員星通常也不多。

不規則矮星系包含着星族星族Ⅱ的。橢圓矮星系是橢圓星系中質量小的星系。它們與球狀星團很類似﹐二者的不同僅僅在於前者直徑約為後者的10倍。所有星系中最常見的竟是矮星系。[1]

數目

在本星系群的40個星系中﹐就有20多個是橢圓矮星系﹐可見其數目之多。這種星系光度弱,所以在5萬秒差距之外是看不到的。這類星系非常難以測出,因為他們不像大星系那樣明顯和發亮,但在數量上卻超過了大星系。在我們銀河系附近緊挨着有許多矮星系,其數量比其他所有類型星系之和都多。在鄰近的星系團中已發現大量的矮星系。其中一些具有規則的形狀,星系多半都含有星族Ⅱ的恆星;形狀不規則的矮星系一般含有非常亮的藍星。

現狀

近日,天文學家表示美國航空航天局在很短的時間內在巨大古老的星系中觀察到了很多以前不為人知的矮星系。儘管矮星系的天體在整個宇宙當中屬於較小的天體,但是,矮星系在宇宙進化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天文學家稱也許宇宙中最先形成的就是矮星系,而且是矮星系構成了大的星系。迄今為止,矮星系是宇宙中最多的星系,天體也是宇宙中最多的,是它們組成了最基本的宇宙。宇宙進化的電腦模擬圖也顯示了宇宙中矮星的超高密度,就像此次觀察到的矮星一樣,在古老巨大的星系中矮星的數目也許比天文學家預想的要多的多。

未來

早期預言從以前宇宙遺留下來的矮星係數目比我們所能夠觀測到的多許多,大約有120—200個在獨立地繞銀河系運動,但人們總共發現了20個,十分難發現。但不久將來,人們會發現更多的矮星系。

實時觀測

NGC3738矮星系正在誕生恆星

2012年10月27日NASA官網訊,美國航空航天局和歐空局同時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一個不太明顯的不規則星系,NASA將其命名為NGC 3738,這是一個剛發生星爆不久的星系。

這個星系中央有大量的恆星正在形成,並且據觀測發現形成恆星的中央存在着大量的氫氣,而氫氣的存在很可能導致星系中央剛形成的恆星碰撞發生爆炸。

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NGC 3738左右存在着大量的氫氣體,而氫氣體的存在也是恆星形成的最顯着標誌之一。

NGC 3738距離太陽大約12萬光年的大熊星系附近,且屬於梅西耶81星系群之一。這個星系並非剛發現的,第一個發現這個星系的天文學家是威廉·赫歇爾,他在1789年發現這個星系,當時這個星系還是一個藍緊湊型矮星,這種矮星的星爆非常微弱。這種類型的星系在外觀上是藍色的,由於含有大量集群的熱點,大量的恆星,星系釋放出強烈的紫外線輻射,而這些紫外線輻射可以快速的電離周圍的星際氣體。

藍緊湊型矮星往往比較的微弱,形態也是不規則的。跟螺旋形或橢圓形星系相比,藍緊湊型矮星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功能和特性,比如核隆起或旋臂。相反,它們的外觀上表現得極其混亂。科學家認為這種星系很可能是在宇宙剛形成的時候就出現的。

失蹤現象

科學家日前對宇宙中神秘的「矮星系」之謎進行探索,國際天文學家小組已經確定了「宇宙網剝離」可能是矮星系失蹤現象的一種解釋,在現代天文觀測中,對矮星系失蹤的探索與宇宙形成的冷暗物質模型存在關聯,其中隱藏着關於宇宙起源的奧秘。過去的兩年間,科學家通過高精度的觀測繪製出宇宙的「地圖」,進一步確認了占據75%的暗能量,20%的暗物質,而普通物質僅占5%,龐大的星系等「可見」物質分布與巨大的「宇宙網」中。

通過超級計算機的實驗表明,宇宙應該存在大量的矮星系,其質量僅為銀河系質量的千分之一左右。在銀河系周圍的空間中,科學家僅發現了少量的矮星系,對宇宙中矮星系「失蹤」現象的觀測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挑戰,其有助於理解我們星系的形成過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通過模擬觀測位置和星系速度來創建銀河系周圍空間物質分布模型,其範圍被限定在以銀河系中心,半徑為數千萬光年之內的宇宙空間。萊布尼茲研究所科學家斯特凡·戈特勒貝爾認為這一項目的主要目標是模擬本地星系群空間環境,對象為仙女座大星系、銀河系以及周圍的衛星星系。

科學家發現「宇宙網」可在一定程度上剝離快速穿過的矮星系氣體,並模擬出可視化的圖像效果,即當矮星系在本地星系群中移動時,大部分的組成氣體可以被剝離。因此,科學家們將其稱為「宇宙網剝離」效應,消耗了矮星系中的氣體等物質。對於矮星系「失蹤」之謎,研究人員認為它們可能非常小,當前的探測手段可能很難觀測到它們。本項研究發表在2月份的《天體物理學快報》上。

視頻

矮星系 相關視頻

4K超高清,銀河系即將死亡,科學家發現大量矮星系與銀河系相撞!
宇宙中最大「產房」竟是最小矮星系?每年誕星數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