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矮瓊棕(學名:Chuniophoenix nanaBurret)為棕櫚科、瓊棕屬叢生灌木,高約1.5-2米;莖圓柱形,直徑約1厘米,向上部漸增粗,紫褐色,被殘存的褐色葉鞘。葉扇狀半圓形,裂片4-7片,中央的裂片較大,長圓狀披針形至倒卵狀披針形,花序自葉腋抽出,花序軸上有苞片3-5枚;不分枝或2-3分枝,自苞片內抽出,被覆多數淡棕色、斜漏斗狀的小苞片;花兩性,淡黃色,略有香氣;花萼膜質,筒狀;花瓣披針形,基部合生;花絲基部連合;雌蕊1枚,柱頭3裂。果實扁球形,成熟時鮮紅色,外果皮光滑,中果皮肉質。種子近球形,表面有不規則的凹凸溝槽紋,淡棕色。花期4-5月,果期8月[1]

目錄

分布範圍

產中國海南陵水縣吊羅山。南方省區常有引種。越南亦有分布。為中國特產的稀有珍貴植物,與瓊棕的區別在於植株矮燭。生態學生物學特徵等與瓊棕相近,觀賞價值更高。應加強保護,以免絕滅。本種樹形優美,可作庭園綠化材料。

主要價值

本種樹形優美,可作庭園綠化材料。適於庭園栽培,供觀賞,也可作綠籬或園林配置,或大盆栽植作室內擺設[2]

保護級別

瀕危等級:

屬國家二極保護植物。

生長環境

產地常年高溫多濕,年平均溫為21-23℃,年降水量達2200-2400毫米,相對濕度85%以上。土壤為磚紅壤,pH值4.5-5.5。生于山地雨林或溝谷雨林的林下,常見于山坡下部、溝谷兩旁的陰濕環境中。其主要伴生樹種有紅花天料木瘤果柯石碌含笑等。果期8月。

栽培技術

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3厘米厚的粗粒基質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厘米,再蓋上一薄層基質,厚約1-2厘米,然後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 = 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 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並放在遮蔭環境養護一周。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厘米,再覆上一層土並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後,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並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