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決明炮製方法與標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石決明炮製方法與標準
目錄
【藥材來源】
石決明為鮑科動物雜色鮑、皺紋盤鮑、羊鮑、澳洲鮑、耳鮑或白鮑的貝殼。夏、秋二季捕捉,去肉,洗淨,乾燥。
【古代炮製方法】
南北朝時炮製方法較多,如去上粗皮,用鹽水洗後再加五花皮,地榆、阿膠煮(《雷公》)。唐代最早提到面煨(《海藥本草》)。宋代有燒制(《蘇沈》)、煨制(《證類》)、蜜制(《總錄》)等方法。元代有煮製(《原機》)。明代增加了鹽炒、鹽煅(《一草亭》),磨汁(《奇效》),醋制(《瑤函》),火煅童便淬(《粹言》)等法。清代增加了焙存性(《良朋》)。此時,其炮製方法達十餘種。
【現代炮製方法】
1.石決明:取原藥材,洗淨,乾燥,碾碎或碾粉。 2.煅石決明:取淨石決明置耐火容器內或置於無煙爐火上,用武火加熱,煅至灰白色或青白色而易碎時,取出放涼,碾碎。 3.鹽石決明:取淨石決明,煅至酥脆,取出,噴淋鹽水,乾燥,碾碎。石決明每100千克用食鹽2千克。
【飲片性狀】
石決明為不規則的塊狀或碎片,外面粗糙呈灰棕色,具有清灰色斑,內面光滑,有珍珠樣光澤;質堅硬,不易破碎;無臭,味微咸。煅石決明呈不規則的細塊或細粉,灰白色或清灰色,無光澤,質地酥脆。鹽石決明形同煅石決明,無臭,味咸。
【質量標準】
石決明含碳酸鈣不得少於93.0%。煅石決明含碳酸鈣不得少於95.0%。
【炮製目的】
石決明味咸,性寒。歸肝經。具有平肝潛陽,清肝明目的功能。 生石決明偏於平肝潛陽,用於頭痛眩暈,驚癇等證。煅石決明降低了咸寒之性,緩和平肝潛陽的功效,增強了固澀收斂、明目的作用,用於目赤,翳障,青盲雀目,痔漏成管,且煅後質地疏鬆,便於粉碎,有利於有效成分煎出。
【應用選擇】
1.生用 (1)頭暈眩目:常與鈎藤、天麻、牛膝等同用,具有平肝潛陽的作用,用於陰虛肝陽上亢,頭目眩暈,魂擾不寐,如天麻鈎藤飲(《雜病證治新義》)。 (2)驚癎抽搐:常與僵蠶、膽南星、全蠍等同用,具有平肝息風的作用,用於肝風內動,神昏驚厥,或驚癇抽搐等症。 2.制用 (1)潰瘍,金瘡:單味研成細末,外敷患處,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用於外傷出血,潰瘍,金瘡久不斂口者。 (2)目生翳障:常與白蒺藜、菊花等同用,具有養肝明目退翳的作用,用於眼生翳膜,青盲雀目,痔瘡漏管及外傷出血等,如還睛散(《瑤函》)。配伍烏賊骨、龍腦、珍珠等,研末,點眼,可治眼生丁翳,如石決明散(《聖惠方》)。 (3)止血:可取煅石決明一味,研細末外敷,有止血作用。
【現代研究】
石決明含碳酸鈣90%以上,有機質約3.67%,尚含有少量鎂、鐵、硅酸鹽、磷酸鹽、氯化物和極微量的碘;煅後碳酸鹽分解,產生氧化物,有機質則破壞,但微量元素仍保留,從而增強了制酸收斂作用,在胃中能中和過多的胃酸。 石決明經煅醋淬後煎液中的鈣香量最高,煅醋淬品煎劑對兔正常血壓呈降低,煅品煎劑不穩定,生品微有上升趨向,除去鈣的煎劑具有明顯的升壓作用。生石決明質地堅硬,其成分難以溶出。煅石決明質地鬆脆,並可使碳酸鈣分解,生成氧化鈣,再用醋淬,可生成醋酸鈣,與炮製後易於粉碎和煎煮相吻合。比較生、煅石決明及其水煎液中鈣鹽的含量,結果石決明生品、煅品中鈣鹽的含量分別是50.86%和53.62%;生品、煅品水煎液中鈣鹽的含量分別是0.152%和0.685%,證明石決明煅制後可增加鈣鹽的溶出率。以水煎液中鈣離子含量為指標,根據正交設計,以在900℃煅1小時,入含酸量11%的醋中淬(每100g石決明用醋40ml),取出再煅淬,至醋吸盡為最佳工藝嘲。
【附】
1.近代炮製方法還有藥汁制、燒制、糠煅制、煅淬等。 2.文獻摘錄「用鹽同東流水煮一伏時,漉出研粉」(《局方》)。「炭火煅赤,米醋淬三度,去火毒,研粉」(《食物》)。
【總結】
石決明從南北朝開始使用輔料和採用不同的炮製方法。近年來各地的炮製規範中收載的大多是明煅法,也有煅淬法。歷代對石決明的炮製方法較多,內容很豐富,隨着時代的發展,由比較煩瑣的藥汁炙簡化為以煅法為主,如燒、煅、面裹煨、火煅童便淬、醋淬等,其次水飛法沿用至今。煅後醋淬或童便淬,是否能增加其入肝經清肝明目的作用,尚需結合其化學成分及臨床進行研究。 [1]
【炮製方法】
一、淨制 除去雜質,洗淨(《藥典》)。 二、切制 洗淨,乾燥,研碎(《藥典85》)。 三、炮炙 1.煅制 取淨石決明,置無煙爐火上或置適宜的容器內級至酥脆,放晾(《藥典85》)。 2.鹽制 取刷淨的石決明,置無煙的爐火上煅至微紅,取出,噴淋鹽水,研碎即得。每石決明100kg,用鹽2.5kg,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藥典6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