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頭城子古城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頭城子古城址

來自 攜程旅行 的圖片

本名 石頭城子古城址

地理位置

吉林省松原市扶餘縣

氣候條件 北寒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景點級別 省級重點文物

占地面積 約兩萬平方米

石頭城子古城址: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吉林省松原市扶餘縣三岔河鎮境內。距松原市區100公里,距扶餘縣城1公里。由102國道、長余高速、京哈鐵路可達。[1]

簡介

古城建於遼金時代,呈長方形,東西長500米,南北寬400米,城牆高5至6米,四周有護城河。古城城牆依稀可見,殘垣保存完好,古樹茂盛參天。城外,恢復重建道教古剎圓通觀香火旺盛。是集考古觀光、宗教文化於一體的旅遊景區。 2013年5月,石頭城子古城址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情

古城座落在一塊略高於四周的台地上,平面呈矩形,東西寬,南北窄,方向350°,城牆周長1922米。古城破壞嚴重,東牆已蕩然無存,僅有隱隱可見的漫坡及牆基特有的土質土色,尚可顯示原牆址的所在。西牆殘缺不全,高低不平,可見人為破壞痕跡,殘高最高處為1.5米。南牆也被平毀,在牆基上開有一條水渠。僅北牆保存較好,基寬13.5米,上寬2.6米,橫載面呈梯形,殘高2.25米。北牆的西部,尚存一馬面,城的西北角,有角樓殘跡。在南牆的中部,有一明顯的缺口,應是城門址。環城有一條護城河,現已淤平,上寬16米。

城內由於破壞嚴重,已無法窺見古城原有布局,僅在城內偏南及北部分別見一條灰土帶和一道土崗。南側灰土帶寬約13米,長約300米,北部土崗寬約3米。灰土帶和土崗上遍布殘磚碎瓦,陶瓷殘片,是當年的建築址。城東北隅已被民房覆蓋。

城內遺物十分豐富。以醬釉、黃白釉、白釉瓷片,硬質灰陶片、灰色方磚、布紋瓦、銅錢為多。1958年曾出土銅錢20公斤。1981年出土一面連珠紋奏樂鏡(1982年吉林省文物工作隊徵集)。1981年,省文物工作隊徵集一方銅印,此印1970年6月出土於古城附近。印面為長方形,邊長5.3厘米,通高3.95厘米,印紐及印脊有明顯的磨損痕跡,證明該印使用時間較長。印紋為「利涉縣印」4字,陽刻九疊篆字,印紐左為「內府監造」右為「正隆二年正月」。此外城內還出土過石臼、礎石、小磨、鐵鍋、鐵箭頭等物。

城內出土的銅錢有唐開元錢,北宋崇寧、大觀、太平,南宋建炎、紹興,金代正隆、大定通寶等銅錢。由城內出土遺物及銅錢年號看,此城為遼代建築,金代沿用。

《吉林通志》卷十一,沿革志寧江州條認為,石頭城子即遼代寧江州。這是古城所屬時代及為何級行政治所的最早記述。此後,史家多采此說。《東北歷代疆域史》一書也以「寧江州當在拉林河以西,第二松花江之東」為據,認定「石頭城子古城址當是遼代寧江州舊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有的學者以該城規模不符合遼代州一級的建制及與阿骨打自得勝陀出發攻打寧江州的方向的記載不符等為由,對該城為遼代寧江州的說法予以否認,此城究為遼代何城,還有待於今後的進一步研究。據古城附近出土的銅印判斷,此城應為金代的利涉縣。

1961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此城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來源

  1. 石頭城子古城址, 博雅旅遊,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