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石橫鎮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 石橫鎮

行政區類別: 鄉鎮

所屬地區: 肥城市

面 積: 94.51 km²

下轄地區: 5個社區、4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石橫鎮福山路5號

電話區號: 0538

郵政區碼: 271612

氣候條件: 溫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00435人(2017)

著名景點: 泰山顯靈宮

石橫鎮隸屬於肥城市,介於北緯36°08′至36°14′,東經116°28 ′至116°36′之間。。北部、西部、南部與平陰縣接壤;東部與湖屯鎮相鄰;東南部與桃園鎮毗連。南北最長處13.65公里,東西最寬處13公里,總面積94.51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7.3%。2016年轄5個社區、43個行政村,總人口100435人(2017)。

2016年,實現社會總產值460億元,境內稅收總額17.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89605萬元,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22410元。

2019年10月,石橫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概述圖資料來源於)[1]

目錄

歷史沿革

石橫自唐、虞、夏三代為青州之域。

商為海岱營州之域。

西周為兗州之域。

東周為魯國地。

秦為齊郡(今濟南)管轄。

西漢泰山郡置肥城縣後,石橫隸屬肥城縣管轄。

自東漢章帝末至南朝劉宋,石橫歸濟北郡盧縣管轄。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 ,復置肥城縣,石橫歸東濟北郡肥城縣管轄。

北周隸屬肥城郡。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 ,肥城改為博城,後又改為乾封縣。石橫先後隸屬博城、乾封縣。

宋朝置石溝鎮,屬東平郡平陰縣。

金朝初因天降隕石於村北橫置,改名為石橫鎮,隸屬不變。

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割平陰五鎮四鄉(石橫、欒灣、孝里、衡魚)四千戶,立邑署復稱肥城縣,治所在石橫。待修好城門城牆後,因故治所移牛山東,修建城池(今老城)。石橫歸濟寧路肥城縣管轄。

明清兩朝歸濟南府泰安州肥城縣管轄,石橫大部為安樂鄉,北部諸村屬高余社,南部諸村屬原下社。

民國元年更名為福陽鄉。

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在紅廟村建立肥城縣第七區抗日民主政府,機關沒有固定地點。日偽在石橫村設立七區區公所。解放戰爭時期,共產黨在隆莊教堂建立肥城縣第七區人民民主政府。國民黨還鄉團在石橫成立七區區部 (半年時間即垮台)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石橫歸泰安地區肥城縣管轄。

1955年11月改稱石橫區。區政府設在石橫南門裡。

1958年9月,石橫人民公社成立。10月,隨肥城縣劃歸聊城地區管轄。

1959年7月改屬濟南市。

1961年5月,復歸泰安地區。

1963年,公社機關遷至鋼鐵廠舊址(現紙廠)。

1973年,遷至泰臨路北(即現址) 。

1984年1月建立石橫區公所。

1985年11月建石橫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石橫鎮下轄5個社區(山東石橫發電廠社區、濟鋼總公司石橫特鋼廠社區、山東新查莊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社區、肥城東升紙業社區、肥城索利德焊材社區)、43個行政村(石橫二街村、新勝村村、馬坊村村、南高余村、中高余西村、中高余東村、石橫一村村、石橫三村村、石橫四村村、石橫五村村、石橫六村村、後衡魚一村、後衡魚二村、後衡魚三村、前衡魚一村、前衡魚二村、前衡魚三村、前衡魚四村、東衡魚中心村、東衡魚國華村、東衡魚幸福村、旅店村、紅廟村、大寺村、唐莊村、四合村、保安村、對福山村、仁里村、正明山村、聖佛寺村、八道嶺村、泉勝村、隆莊新華村、隆莊匯北村、南大留村、北大留村、雙泉峪村、查莊村、西鋪村、道口村、北高余村、趙莊村)。

鎮政府位於石橫鎮福山路5號。

石橫鎮位於肥城市西北隅,地處東經116°28′—116°36′,北緯36°08′—36°14′,北與平陰縣安城鄉的鐵山、荒場、天井、雙井和平陰鎮的賢子峪、蠻子莊、洪口、分水嶺等村莊接壤,西與平陰縣孔村鎮的前嶺、馬山口、太平莊、東臧莊、陳屯和店子鄉的邱家林相鄰,東與湖屯鎮的下井子、古莊、榮莊、橋頭、小中泉、大中泉、西辛莊、錢二新村、西楊莊等村毗連,南與平陰縣的柳灘、江莊和桃園鎮的白家樓、韓莊、里留、良莊、大業長等村隔康王河相望。全境南北最長13.65公里, 東西最寬13公里,總面積94.51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7.3%,鎮機關駐地位於鎮境中部偏西,距市區約25公里。

地質

石橫地區處於肥城凹陷區西端。凹陷與基底構造線斜切,內部第四系廣布。第四系之下為石炭—二迭系煤系, 其他地層走向近於東西,傾向北,呈單斜狀。構造以斷裂為主,縱橫交錯,多為高角度正斷層,斷層走向主要為北東向,分布密集。其中自石橫向南為演馬莊斷層,呈東東南—北北西向延伸。

境內地層屬華北型地層沉積。出露的地層有太古界的泰山群,古生界的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迭系,新生界的下第三系、第四系。受中生代以後燕山及喜馬拉雅山運動較劇,發育較齊全。石炭系、二迭系構成煤田。奧陶系隱伏在第四系之下。寒武系裸露在周圍山區。

地形地貌

石橫鎮處於肥城盆地西北隅,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丘陵區,海拔在100—250米之間;趙莊管理區全部、大留管理區和石橫管理區北部、中部為平原,海拔在70—75米之間;南部為澇窪地,海拔60米左右。丘陵、平原、澇窪約各占三分之一。

境內渾圓形緩坡度的丘陵山頭共38個,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均系泰山之延脈,自西向東有寨山、石廟山(福山)、馬鞍山、萬靈山、薛山、流力山、圍子山、鳳凰山等,形成肥城盆地西部天然屏障。石質多為青色石灰岩。

其中圍子山最高,海拔250米。

石橫鎮境內微地貌變化明顯,石橫鎮大體分為10個微地貌單元。

氣候

石橫屬於溫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暖快,變化強烈,降水少,風速大,氣候乾燥;夏季氣溫濕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急降,雨量驟減,天高氣爽;冬季雨雪稀少,寒冷乾燥。年降水量約650毫米, 最大降水量是1082.7毫米(1964年);最小降水量是434毫米(1966年)。 全年降水分布不均,春旱夏澇。年蒸發量2200毫米。有霜期平均176天,無霜期平均189天。年平均總輻射量123.53千卡/平方厘米。大風多發生在春季和秋季,最大風力一般為7—8級,冬春之交多為東南風和西北風。北部八道嶺為主要風口區。

由於境內發電廠諸晾水塔產生巨大蒸氣,電廠和附近幾平方公里以內形成獨特的小氣候,夏季往往局部降小陣雨,或增大降雨量;冬季往往形成小陣雪。

水文

地表水

石橫鎮境內諸河流為大汶河支流,屬大汶河水系,多由北流向南或由東流向西,中部和南部有匯河、康王河兩條較大河流,境內流域面積92平方公里。

匯河發源湖屯鎮北部陶山、小泰山一帶,在隆莊東北入石橫境,經隆莊村南、東衡魚和後衡魚村北,在後衡魚村西與康王河匯流入平陰縣,境內長7.2公里。康王河上游由肥河、康河匯流而成,在道口村東北入石橫境,經道口、紅廟、東衡魚等村,至後衡魚西入匯河流入平陰縣,境內長10.6公里。兩河均為季節河,旱季干,雨季滿。

境內較大湖泊兩個。隆莊湖在隆莊村西南角,為1958年冬開挖的人工湖,東西長1公里,寬100餘米;煤礦塌陷湖,位於查莊西,馬坊、隆莊北,中高余和南高余東,共6000餘畝,20世紀90年代起用電廠煤灰填湖造田。

地下水

石橫鎮境內潛水埋深平均17米左右。無雨季節廠礦用水及自然蒸發水位每天下降0.5毫米,雨季時康匯兩河水位上漲,潛水埋深平均每天上升2毫米左右。

土壤

石橫鎮境內土壤土壤大體分15個類型,主要為為褐土、潮褐土、砂礓黑土3大類,其中中壤表土厚粘心洪積物和中壤表土厚沙心洪積物分布最廣。1981年經肥城縣化驗室化驗,境內土壤有機質含量中等偏下,主要缺氮,普遍缺磷,大部分缺鉀。

地表水資源境內有康匯兩條大河,資源較其他鄉鎮優越,但受降雨量的影響,河水流量極不穩定。豐水年比枯水年流量大,雨季比旱季流量大。北部煤礦塌陷區形成諸多小型湖泊,這些湖泊水量穩定,旱時不涸,亦為境內地表水資源。

地下水資源境內地下水主要是第四系潛水和隱伏寒武奧陶系灰岩裂隙岩溶水。

第四系潛水:由於肥城盆地東高西低,潛水由東北流向西南,我境中南部地勢平坦, 低洼潛水沿河谷潛出, 轉為地表徑流,順康匯兩河流出境外。水位變幅平均為4.83米,平均含水層厚度10米以上。

隱伏寒武奧陶系灰岩裂隙岩溶水:境內中南部平原地下隱伏灰岩,以奧陶系灰岩為主,隱伏於第四系以下含水層。隱伏灰岩,裂隙洞穴發育,不受上下新老地層控制,而受岩性構造控制。 浸蝕面以下250米,裂隙洞穴或大或小,普遍有裂隙溶洞。境內岩層含水極為豐富,單位湧水量每秒米34.123升。含水層平均厚度為25米左右。

礦物資源

石橫鎮礦物資源,發現的有煤、石灰石、粘土(俗稱坩子土)、鐵礦石、砂等。

動物資源

據1980年生物資源調查:動物包括家畜、家禽、益鳥、益獸、益蟲、害蟲、水生動物等,共29綱709種。 其中水生無脊椎動物15綱60種;扁形動物門5種;線形動物門6種;環節動物門3綱14種;軟體動物門2綱12種;節肢動物門7綱210種,多為農作物、林木昆蟲;脊椎動物門:圓口綱1種;魚綱4個目、8個科、34種。其中分布廣、數量大的鯉科魚6個亞科,126種;兩棲綱5種;爬行綱19種;鳥綱7個目10個科35種 (家禽2個目,雞形目7個品種);雁形目,鵝2個品種,鴨1個品種;哺乳綱7個科320種,家禽偶蹄目、不反芻亞目、豬科13個品種。反芻亞目,牛科6個品種,羊屬14個品種,鹿科1個品種。奇蹄目,馬科6個品種,驢2個品種。食肉目,水貂1個品種。

植物資源

據1980年生物資源調查:植物,包括農作物、林木、野生、觀賞、藥用植物等,不完全統計104科, 450種。其中蕨類植物門7科9種,裸子植物門4科10種,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28科96種,雙子葉植物73科335種。高等水生維管束植物4大類,即挺水植物、浮葉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分屬於蕨類植物門、被子植物門,共15科18個屬30種。按其用途分類,其中林木果樹44種,藥用植物77種,糧食作物10種 (包括豆科),經濟作物8種(主要包括油麻類),蔬菜44種,觀賞類65種。

截至2016年,石橫鎮有人口7.01萬人,戶籍人口8.6萬人,常住人口10.1萬人。

民族

石橫鎮主要有漢族、蒙古族、回族、彝族、滿族。

2011年,石橫鎮社會總產值380億元,比2007年增長7.2倍,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16億元,比2007年增長2.8倍,實現人均收入11257元,比2007年增長1.8倍。

2016年,實現社會總產值460億元,境內稅收總額17.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89605萬元,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22410元。

參考來源

書記採訪:石橫鎮

參考資料

  1. 石橫鎮,黨政機關 , 201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