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獅市第二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石獅市第二中學地處閩南著名僑鄉石獅市錦尚鎮中部,北依太乙秀山,東眺台灣海峽,西望寶蓋姑嫂塔,校園內樓宇新美,假山別致、天橋貫通、茸草吐翠、綠樹含黛、花香縷縷,猶如東海之濱一顆璀璨的明珠,在藍天白雲下抒寫着家鄉僑胞校友興學育人、造福桑梓的動人詩篇。學校創建於1958年,由晉江六中先後更名為晉江廿一中、晉江一中、晉江二中、祥芝中學、晉江二中、錦光中學,於1992年春定為現名。學校雖幾經易名,然優良傳統一脈相承,校譽日隆,名滿石獅僑鄉。

學校發展

1958年,在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委派張柏樞校長主持建校工作,經熱心教育事業的有識之士邱於輝、邱允涵、邱季寬、邱允年諸先生及李烏美女士的共同努力,立項核准決定建立一所初級中學。校址擇定在著名僑鄉厝上村,命名為「晉江縣第六中學」。是年秋,招收初一年新生200名,編為四個教學班,暫借瓊山小學原小禮堂及民房作為教室、辦公室,全校僅有教職員工10名。同年底,政府撥款籌建簡陋教室四間、廚房一間,時值「大躍進」年頭,師生們鼓足幹勁,投入艱巨的建校勞動及緊張的教學工作中,終於獲得教學勞動雙豐收。六一至六五屆全縣中考成績連續五年搶元奪魁,辦學效益受到上級及社會各界的肯定,聲譽風靡遐邇。 1963年舉辦了建校五周年校慶。僑胞邱季跳、邱奕墀先生遙致申賀,捐建教師宿舍平屋兩座。此時學校已有教室20間,學生宿舍7間,校園面積達14534平方米。至1966年,教職員工達47人,學生500餘人。「文革」初期學校一度停課,設備被洗劫一空。1970年得以複課,同年至1972年曾在伍堡、東埔、祥芝三村設立分校。

1971年至1981年間還辦過高中。「文革」結束後,恢復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教學質量不斷地提高,我校每年都有學子考入科技大學、復旦大學等高等院校,中國科技大學生「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彭小維就是其中之一。地縣舉辦的各科競賽也都獲得可喜的成績。

1985年榮獲晉江縣中小學田徑運動會初中組第一名。 1988年在30周年校慶前後相繼成立石獅二中校友總會,晉江縣校友會、石獅市校友會、菲律賓校友會、香港校友會,各屆也紛紛成立校友聯誼會。廣大校友和愛鄉的僑親們大力弘揚熱愛家鄉、無私奉獻的精神,紛紛為學校的發展建言獻策、慷慨解囊、出錢出力。慶典之際,旅菲華僑邱季跳、邱允愷先生捐資30萬元興建的首幢綜合大樓奠基,邱季跳先生還於1998—2001年捐贈獎教金每年一萬元。

1990年,旅港同胞邱季端、邱季華、邱季生捐資23萬元興建了四層教師套房一幢。1994年,在僑親邱於榮先生的努力下,旅菲僑親邱季跳、邱允愷二老又捐資57萬元建了四層教學樓一幢。1995年,邱允堅、邱允煥昆仲為紀念其先父邱季跳生前熱愛家鄉、熱心桑梓教育事業之美德,捐建了「邱季跳紀念樓」。

1996年,旅港校友邱季端捐資18萬元、許明棋捐資9萬元,旅菲校友會捐資12萬元,菲港校友共捐資近150萬元興建了主樓五層的校友樓。1997年,旅菲僑親邱允愷捐資36萬元、旅菲錦尚同鄉會和國內外校友共捐資近200萬元興建科學大樓。同年,旅菲僑親邱文郊、邱文明昆仲捐資28萬元興建一座「邱奕從立人堂」梯形教室

1999年旅菲校友邱於生、邱榮華、邱仲南和邱仁文共捐資34萬元建教師宿舍樓;2004年,海內外校友們又捐資35萬元助建校教學樓(危房改造);1991年以來,捐資5萬元以上的還有:旅菲僑胞邱季獅、邱季願、邱允堅、邱允煥和吳美綿伉儷、林養抱、邱家輝、蔡滄江和王秋菊伉儷;旅港同胞陳健全、邱天生;國內校友邱小影、蔡建國、姚志遠、邱宗滿等。還有眾多的僑親、校友及校友聯誼會也踴躍捐資,增添學校的設備和設施……正是在廣大僑親和校友的熱心捐助下,學校才得以蓬勃發展,成為一所規模較大的初中校和培養人才的理想基地。建市以來,學校始終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依法治教,依法施教,積極倡導敬業和奉獻精神。

學校積極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全校師生遵循「坦誠、勤奮、剛毅、開拓」的校訓[1],努力建設「嚴教、誨人不倦;善育,為人師表」的教風[2]和「勤學、奮發向上;立志、為國成才」的學風。辦學條件日臻完善,教育教學效果取得長足的進步。學校現有教學班19個,在校學生1052人,有教職工83人,專業技術人員75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