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盞女魯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石盞女魯歡(?-1233年),女真名石盞十六,女真族,金代末期將領。
- 石盞女魯歡初任河南路統軍使,興定三年(1219年)任元帥右都監,行平涼元帥府事。駐守平涼,防備西夏。其後升任昌武軍節度使,再回河南路任職。在兩地任職期間,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提出一系列的軍備建議。
- 正大九年(1232年)二月,石盞女魯歡以行樞密院事的身份鎮守歸德。蒙古大將忒木泬率大軍圍攻歸德,石盞女魯歡先派兵偷襲炮轟蒙古軍,極大振奮了城中軍民的士氣,使得歸德城在蒙古兵日夜圍攻之後屹立不倒,最終迫使忒木泬退兵而去。石盞女魯歡因功升為總帥,佩金虎符。正大九年(1232年)十二月,金哀宗逃到黃陵岡,軍中斷浪,石盞女魯歡派人押送一千五百石糧食去供給軍需。
- 天興二年(1233年),金哀宗逃到歸德,石盞女魯歡因城中糧少,建議把隨駕官兵分散到處地就糧。三月,忠孝軍將領蒲察官奴兵變,俘殺石盞女魯歡,金哀宗在蒲察官奴威脅之下,下詔歷數石盞女魯歡的罪行。天興二年(1233年)六月,金哀宗又逃往蔡州,石盞女魯歡的侄子石盞大安到蔡州請求為石盞女魯歡平反,金哀宗下詔恢復了石盞女魯歡的官職。
基本信息
姓名 石盞女魯歡
|
別名 石盞十六
|
民族 女真族
|
官職 昌武軍節度使
|
出生時間 不詳
|
去世時間 1233年
|
所處時代 金代
|
主要成就 固守歸德
|
人物生平
屯駐平涼
- 大安二年(1210年),金與西夏關係破裂,西夏開始不斷進攻金國的陝西地區。
- 興定三年(1219年),陝西行省胥鼎上奏:「平涼控制西垂,實為要地。都監女奚烈古裡間才幹見識平庸,不懂軍務,面且是因為進獻軍糧而被升職的,這樣的人手握眾兵,為方面大員,不能服眾,秋天要到了,驃肥馬壯,西夏人馬上又要來進攻了,需要馬上挑選一名有才能謀略、有名望、善於帶兵的人去代替女奚烈古裡間。」隨後朝廷任命時任河南路統軍使的石盞女魯歡為元帥右都監,行平涼元帥府事。
- 興定三年(1219年)十一月,石盞女魯歡針對平涼的實際情況,向朝廷上了奏章,他說:「鎮戎赤溝川,東西長四十里,地勢平坦無險可守,是西夏軍往來的要衝之道,西夏人屢次進犯,金兵接戰不利。明年春天,應當在鎮戎築城,以抵擋西夏人,他們必定出兵來阻止建城。請朝廷允許於二三月間徵調郡兵,對外宣稱去保護建城,同時令鄜州、鞏州的軍隊屯兵於邊境,作出進攻的勢態,以牽制西夏軍隊。我則率領平涼的軍隊,從鎮戎進攻西夏,直撲其腹心之地。西夏人自救之不暇,必定沒有能力再來阻撓建城,如此一來,則鎮戎城可以順利建成,而西夏人也必定不敢來阻撓。我所統領的軍隊,官兵大多都是河北、山西人,他們沒有田產,家屬都需要當地官府提供生活物資,常常不夠生活所需。鎮戎土地平坦肥沃,我所率領的八千兵士,因為經常調動,漂泊不定,心中不滿,如果分給他們荒田,使他們能邊耕種邊作戰,有了固定田產,就會有歸屬感,那就能保證一方的安定,當地官府省去一大筆費用,將士及家屬也能吃飽飯了。其他的邊境州郡也就當採取同樣的措施。」
- 金宣宗對他的建議十分讚賞並下令實施。石盞女魯歡也升任昌武軍(治今河南許昌魏都區)節度使。 [1]
轉任昌武
- 元光二年(1223年)九月,石盞女魯歡到昌武軍就職之後,又上書朝廷,對防守事宜提出建議,他在奏章中說:「商洛是軍事重地,西控秦陝,東接河南(黃河以南),軍務繁多,應當選取有才幹的人擔任防禦使、代行帥職以鎮守此地。原來各處關隘的守將都是元帥府任命的,這些人多是元帥的親朋,他們到任之後,不務正業,只是搜刮田產,打獵遊玩,任職期滿,應當離職時,卻又往往繼續留任,這是最大的弊病。應當讓樞密院任命關隘守將,以革去這些弊病。再者,各州戍兵的軍需供給十分艱難,也應當使用屯田,以免去軍需轉運的費用。每年秋天防備敵軍,各個關隘守軍不過數十人,其餘的人都屯駐在保安、石門、大荊、洛南以備救援,但中間相距達百里之遠,倉猝之間豈能調集人馬去救援。應當在靠近關隘的地方建造軍營,調軍隊駐紮,以待救援。再有,在南邊設置的十名巡檢,統領一千多名士兵,這是平時用來盤查防備奸細的,如今已經有大軍駐紮,就可以把這些巡檢都撤銷。」
- 他的奏章沒有完全得到朝廷的重視,只有其中一小部分被採納實施。[2]
固守歸德
- 正大九年(1232年)二月,石盞女魯歡以行樞密院事的身份鎮守歸德(今河南省商丘市)。蒙古大將忒木泬率真定、信安、大名、東平、益都等人軍隊來攻歸德。當日,天上無雲而打雷,有人以《神武秘略》占卜,說「其城無害」,人心稍安。此時完顏承立的殘部也到了歸德,城中鬥志大漲。提控張定又乘夜出城偷襲敵營,轟擊數炮後回城,小戰而勝,城中上下士氣大振。隨後蒙古兵日夜不停地攻城,經歷官冀禹錫及屬官王璧、李琦、傅瑜率兵拚死守城,蒙古軍未能得手。
- 正大九年(1232年)四月,朝廷任命石盞女魯歡為總帥,佩金虎符。五月,蒙古兵圍城稍稍放鬆,石盞女魯歡下令准許百姓出城尋糧就食。
- 正大九年(1232年)十二月,金哀宗棄汴京出逃,穿過杞縣、黃城,逃到黃陵岡,派遣奉職術甲搭失不、奉職權奉御粘合斜烈來歸德征糧。石盞女魯歡忙派遣侍郎世達、權郎中治中王元慶、權元帥儀封從宜完顏胡土護送一千五百石糧食乘船出發。
- 天興二年(1233年)正月,運糧船隊到達蒲城以東二十里,遇到皇帝,當時六軍已經糧盡,留下糧船不讓回歸德,而且命張布為幄,金哀宗就乘此舟渡過黃河。 [3]
蒙冤被殺
- 天興二年(1233年)春,金哀宗率殘部到了歸德,石盞女魯歡擔心隨行而來的兵士太多城中糧食不夠,建議把這些隨駕的金軍遣出城去,分別往徐州、陳州、宿州等地就食。金哀宗同意了,只有蒲察官奴率領的四百五十名忠孝軍和馬用所部七百人留在城中,其餘諸軍皆遣出城去。黃河以北各地的潰軍聽聞皇帝在此都紛紛來投奔,到了歸德後也都分派到各地。
- 天興二年(1233年)三月,蒲察官奴兵變,在雙門捕獲石盞女魯歡,蒲察官奴說:「自從皇帝到了歸德府,你對皇帝供給不恭敬,連壇好醬也不給,你犯下這麼大的罪,還有什麼可說的。」然後用一匹馬載着石盞女魯歡,令軍士押着到他的家裡,搜出二十多壇好醬,又搜出所有金器,然後將石盞女魯歡誅殺。
- 蒲察官奴帶兵入見金哀宗,說「石盞女魯歡他們造反,被我殺了。」金哀宗不得已,赦免了蒲察官奴之罪,還下詔公布石盞女魯歡的罪行。
- 天興二年(1233年)六月,因歸德形勢惡化,金哀宗又逃往蔡州(今河南汝南)。石盞女魯歡的侄子石盞大安也到蔡州,上奏請求洗涮石盞女魯歡的冤枉,金哀宗恢復了石盞女魯歡的官職,予以平反。 [4]
人物評價
- 《金史》:「官奴素行反側,倏南倏北,若龍斷然。哀宗一旦倚為腹心,終為所制,照碧之處,何異幽囚,其事與梁武、侯景大同而小異。徒單兀典、慶山奴為將皆貪,宜數取敗。女魯歡無大失行,而死於官奴,哀宗猶暴其罪,冤哉。」 [5]
史籍記載
- 《金史·卷一百一十六·列傳第五十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