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石鏡》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聖杜甫在遊覽武擔山時以"石鏡"為題詠詩有"獨有傷心石,埋輪月宇間"之句,睹物生情溢於言表。

《石鏡》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目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石鏡[1]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石鏡》 蜀王將此鏡,送死置空山。

冥寞憐香骨,提攜近玉顏。

眾妃無復嘆,千騎亦虛還。

獨有傷心石,埋輪月宇間。

本段注釋

《石鏡》:《琴台》二詩,黃鶴編在上元二年成都內。【顧注】公詩有雲:"石鏡通幽魄,琴台點絳唇。"乃後來夏遊者。《華陽國志》:武都有一丈夫,化為女子,美而艷,蓋山精也。蜀王納為妃,無幾物故。蜀王遣五丁之武都,擔土作家,蓋地數畝,高七丈,上有石鏡表其門,今成都北角武擔是也。後王悲悼,作《臾邪》之歌、《龍歸》之曲。《寰宇記》:冢上有一石,厚五寸,徑五尺,瑩徹,號曰石鏡。楊德周曰:《路史》:開明妃墓,今武擔山也,有二石闕。武陵王蕭紀掘之,得玉石棺,棺中美女,顏色如生,體如冰,掩之而寺其上,鏡周三丈五尺。

蜀王將此鏡,送死置空山①。冥寞憐香骨②,提攜近玉顏③。

眾妃無復嘆,千騎亦虛還。獨有傷心石,埋輪月字間④。

(上四敘石鏡之由,下則睹鏡而生感也。當時留石表墓,為憐香骨,故攜鏡以對玉顏。及送葬之後,眾妃既去,千騎亦歸,獨有山留片石,長映月光而已。傷心石,謂哀思寄於此石。歡,謂送葬哀聲。他注謂眾妃妒寵,美人亡而無復嘆恨。語意太曲。)

①《易林》:"悲哀哭泣,送死離鄉。"

②謝惠連《祭古冢文》:"號為冥寞君。"張華詩:"死聞俠骨香。"

③《神女賦》:"苞溫潤之玉顏。"

④輪,指圓鏡。後漢張綱埋輪都亭,此借用其字。江總詩:"月字照方疏。"宋之問詩:"賓至星槎落,仙來月宇空。"兩詩,譏古人之好色也。一則死後猶憐,一則病中尚愛。當時眷戀若此,豈知美人黃土,鏡前無色,台畔無聲,則痴情皆屬幻相矣。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3]「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4]

杜甫故里景區位於河南鄭州鞏義市城區西北5公里處的康店鎮康店村西部邙嶺上。占地34畝,座北向南,主體建築有大門樓、杜甫大型雕像、雙層亭、詩聖碑林、杜甫墓、吟詩亭、望鄉亭、草亭、獻殿等組成。整個景區種植花木3000餘株,奇花異草點綴、綠樹成蔭、松柏輝映,巍偉莊重,各種設施具有園林建築風格,已成為邙嶺上閃閃發光的一顆明珠。

視頻

詩聖杜甫(四) 杜甫逃荒之謎

千秋史話:詩聖杜甫

參考資料

  1. 《石鏡》 詩詞文句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3.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