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陵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陵鎮建置沿革據遷江縣誌記載,清乾屬南鎮石陵團,民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屬遷江縣管轄,2006年全鎮轄1個社區,11個村委會,77個自然村,主要居住有漢、壯、苗、瑤、水等民族。[1]

中文名稱: 石陵鎮

外文名稱: shiling town

行政區類別: 鄉鎮級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興賓區

下轄地區: 中興、全來村等

政府駐地: 石陵街

電話區號: 0772

郵政區碼: 546100

地理位置: 興賓區西南部

面 積: 156.4平方公里

人 口 34152

方 言: 客家話、壯話

氣候條件: 亞熱的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桂G

簡介

建置沿革據遷江縣誌記載,清乾屬南鎮石陵團,民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屬遷江縣管轄,1952年遷江縣和來賓縣合併屬十三區,1958石陵鎮建石陵公社,1962年設石陵區,1968年復為石陵公社,1984年9月置石陵鄉,1998年12月經自治區民政廳批准,撤鄉設鎮至今不變。行政區劃鎮政府駐石陵街,故名,鎮政府駐地距來賓市區56公里,322國道貫穿南北。2006年全鎮轄1個社區,11個村委會,77個自然村,主要居住有壯、漢、苗、瑤、水等民族。

人口民族2001年石陵鎮共有6898戶,3.2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221人)。2006年全鎮共有8355戶,34152人(其中農業人口32737人;非農業人口1415人)。居住有漢、壯、苗、瑤、水族等民族,主要說客家話、壯話等

自然地理

鎮地屬丘陵。地勢西邊有山峰,其它較平坦。境內山脈主要布在全來西面延伸至福山、感龍、上球、掛榜村民委,形成西北——西南走向,長約6公里,寬約0.5公里,海拔220米,最高山峰為岜馬山,海拔為291.6米。清水河河流經鎮境,自南向北經掛榜、陳村、陳流、中興、全來村民委注入遷江鎮境內的紅水河,全長約8公里。石陵鎮日照充足,光照強,年平均氣溫20.7℃,年降雨量為1370.9毫米。由於地處清水河邊,易發生水災和出現內澇現象。石陵鎮屬岩溶地貌,主要是淺灰色灰岩、夾白雲質灰岩、白雲岩、粘土和亞粘土等。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煤、紅土鍺、方解石、鐵等,煤儲量670多萬噸。野生植物有竹節草金茅草、蜈蚣草等。

農業

2006年全鎮糧食種植面積40605畝,總產11284噸,比2005年增長1.7%。全鎮農業總產值達21848萬元,比上年增長10.7%。農民人均純收入3406元,比上年人均增加640元。

林業1999年以來全鎮完成造林14000畝,年完成任務100%以上,其中退耕地還林2670畝,配套荒山造林11000畝,品種有松樹、杉樹、尾葉桉、竹子、油桐等。

甘蔗全鎮有蔗面積69590畝,其中2006年新種植面積2.7萬畝,全部為高糖品種。實施「噸糖田」1.5萬畝。2006/2007年榨季進廠料蔗34.2萬噸。

水產畜牧

1999年內類產量2894噸。水產品568噸。耕牛出欄3200頭;欄存11638頭。生豬出欄31530頭;存欄26359頭。山羊出欄2720隻;存欄4515隻。2001年內類產量4132噸。水產品663噸。耕牛出欄4990頭;存欄11495頭。生豬出欄44435頭;存欄25881頭。山羊4121隻;存欄3089隻。2006年肉類總產量達5836噸,年平均增長3.57%,新建良種母豬、瘦肉型肉豬養殖小區3個;2006年生豬出欄6.36萬頭,牛出欄7113頭,羊出欄4971頭,家禽出欄23.08萬羽;動物防疫:豬、牛、羊免疫密度達98%,豬掛標率達97%,豬瘟結合W病一起免疫率達97%;水產品產量達954噸,年均增長6.83%。在養殖小區的帶動下,全鎮逐步形成以飼養二元雜母豬、瘦肉型豬、育肥牛、養山羊等優良品種為主的養殖規模。

土特產品石

石陵鎮三山村委三箭村出產的「三箭紅薯粉」,經過嚴格的打磨、蒸、曬、切等傳統特殊工藝精製而成,是當地有名的老幼皆宜的名優食品,遠近聞名。

視頻

廣西來賓市興賓區石陵鎮中立村:青山綠水美如畫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