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韋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韋根
圖片來自360百科

石韋根,中藥名。為水龍骨科植物石韋屬植物石葦Pyrrosia lingua (Thunb.) Farw.的根莖。具有通淋,消脹,除勞熱,止血的功效。主治淋病,胸膈氣脹,虛勞蒸熱,吐血,創傷出血。[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石韋根
漢語拼音:Shí Wéi Gēn
性味歸經:味甘,性微寒;歸肝、脾經
功能:通淋,消脹,除勞熱,止血
主治:淋病,胸膈氣脹,虛勞蒸熱,吐血,創傷出血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石韋根

拼音名:Shí Wéi Gēn

出處

《滇南本草》

來源

為水龍骨科植物石韋等多種同屬植物的根莖。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石韋"條。

功能主治

通淋,消脹,除勞熱,止血。治淋病,胸膈氣脹,虛勞蒸熱,吐血,創傷出血。

  • ①《滇南本草》:"消胸膈橫氣作脹,退蒸熱。"
  • ②《分類草藥性》:"治五癆七傷,五淋,止吐血,刀砍斧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外用:研末撒。

複方

  • ①治手顫作搖:石韋根莖煎湯,當茶水頻服。(《滇南本草》)
  • ②治刀傷出血:石韋根陰乾研末,撒傷口。(《貴州草藥》)[2]

摘錄

中藥大辭典

形態特徵

植株高10-30cm。根狀莖細長,橫生,與葉柄密被棕色披針形鱗片,頂端漸尖,盾狀着生,中央深褐色,邊緣淡棕色,有睫毛。葉遠生,近二型;葉柄長3-10cm,深棕色,有淺溝,幼時被星芒狀毛,以關節着生於根狀莖上;葉片革質,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6-20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並不延於葉柄,全緣;上面綠色,偶有星狀毛和凹點,下面密被灰棕色的星芒狀毛;不育葉和能育葉同型或略短而闊;中脈上面稍凹,下面隆起,側脈多少可見,小脈網狀。孢子囊群滿布於葉背面或上部,幼時密被星芒狀毛,成熟時露出;無囊群蓋。

分布區域

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地區。

生長環境

附生於海拔100-1800m的林中樹幹或溪邊石上。[3]

參考資料

  1. 石韋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石韋根中醫世家
  3. 石韋根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