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礬山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礬山鎮位於北緯40°13′、東經115°25′。東南與北京市門頭溝區接壤,東南距首都北京120千米,西北距涿鹿縣城42千米,東距官廳湖15千米。海拔690米-2303米。面積152.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777人(2017年)。轄30個村,鎮政府駐大街村。京西、下廣、太康、礬野公路縱橫過境。古蹟有黃帝泉、黃帝城、合符壇、蚩尤寨、定車台等。有東靈山自然風景區。礬山鎮林場地處東經115°28′29″,北緯40°7′36″,在礬山鎮鎮區北2千米處,林場被躍進渠環繞,距黃帝泉和水庫4千米。總面積3200畝,分上下兩個場,其中上林場面積2000畝,下林場1200畝,海拔710米。

中文名稱 礬山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

郵政區碼 075641

面 積 152.04平方公里

人 口 15777人(2017年)

著名景點 黃帝泉黃帝城、合符壇、蚩尤寨、定車台

區位優勢突出

礬山鎮毗鄰京津,東南距首都北京120公里,西北距涿鹿縣城42公里;東距官廳湖15公里,東南與北京市門頭溝區接壤,共有東靈山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境內交通便利,大秦鐵路、京包鐵路、京張高速公路從鎮附近穿過,沙蔚鐵路、109國道、沙東公路穿境而過,鎮區還修建了22公里的旅遊專線。交通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為信息的傳遞和人流物流的集散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是「大北京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資源深厚

礬山鎮具有5000年的悠久歷史,人文資源深厚。是黃帝、炎帝、蚩尤三大始祖生活、征戰和融和的地方,境域漢為涿鹿縣治,唐為礬山縣,元改為礬山鎮,1938年宣涿懷聯合縣政府駐本鎮,1984年復改礬山鎮。據《史記》載:「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奪其志,黃帝與蚩尢戰於涿鹿之野,遂擒殺蚩尤」[1] 。現有保存較好的軒轅黃帝、炎帝、蚩尤建都創業的遺址12處,擁有八個中華第一(中華第一古戰場—涿鹿之野,中華第一帝都—黃帝城,中華第一泉—黃帝泉,中華第一陵寢地—橋山,中華第一兵寨—蚩尤寨,中華第一祭堂—中華三祖堂,中華第一會盟地—釜山,中華第一營—炎帝營)。黃帝城亦稱涿鹿故城,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今南北西三面城牆保存尚好,經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羅哲文、安志敏、王北辰、台灣學者李實等60多位學者考察論證,都認定是5000年左右的建築。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琪先生說:「一百年的文明看上海,一千年的文明看北京,二千年的文明看西安,五千年的文明看涿鹿」。黃帝城文化旅遊區內有黃帝城、黃帝泉、三祖堂、軒轅湖、八卦陣等景點;蚩尤文化旅遊區內有蚩尤泉、蚩尤松、蚩尤三寨等景點,北京諾亞產業董事局註冊資金5000萬元,正在開發蚩尤文化資源。「中華合符壇」點火項目,已被列入北京《奧運經濟研究》奧運會重大慶典策劃項目之一,目前正在積極爭取立項。中華合符壇30平方公里景區建設項目已與首都旅遊集團統潤公司簽訂開發合同,目前正在實施之中。

生態資源獨特

礬山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資源優勢明顯。全鎮森林覆蓋率達到53.1%,其中東靈山海拔2303米,由於地質地貌條件和氣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分異,使東靈山區域形成灌叢、森林和亞高山草甸三大生態系統,是華北保存最完好的區域。該資源礬山與北京門頭溝區共享,已初具開發規模,素有華北的「小西藏」之稱,是避暑和旅遊的最佳地方,是一塊具有很大開發潛力的「處女地」。

礦產資源豐富

礬山鎮區儲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磷的地質儲量達幾十億噸,省級大型企業——河北省礬山磷礦就座落在這裡。特別是礬山鎮區內有豐富的礦泉水資源,黃帝泉水源自於地下1700米——5000米的深層水,日流量達4666噸,水溫常年保持在12、5°C��——13、4°C之間,經國家國土資源部、國家食品檢驗中心檢驗,此泉水屬含鍶質重碳酸鈣鎂型天然優質礦泉水,可與意大利的「奎拉、莫查」等世界名泉水相媲美。

農業優勢明顯

礬山鎮有葡萄和杏扁兩大農業支柱產業,已基本形成規模。杏扁總面積達到27000畝,常年產量可達150萬公斤;葡萄總面積13710畝,其中龍眼葡萄6000畝,干紅釀酒葡萄7710畝,正常年景產量可分別達到200萬公斤和300萬公斤。

歷史沿革

漢為涿鹿縣治,唐為礬山縣,元初改為礬山鎮。1938年宣涿懷聯合縣政府駐本鎮。1958年成立靈泉公社,1984年改礬山鎮[2] 。1997年,面積148.8平方千米,人口2.1萬人,轄東關、南關、北關、大街、肖家堡、馬槽溝、燕王溝、李家堡、山兌、六堡、古城、三堡、五堡、水磨、四堡、下七旗、孟家窯、石盆溝、谷家房、龍王塘、上七旗、虸房口、焦家梁、柳樹莊、塔兒寺、觀音殿、董家莊、田家溝、馬窪、葦子村30個行政村。

旅遊資源

黃帝城 ,即涿鹿故城,亦稱軒轅城,位於涿鹿縣礬山鎮三堡村北50米處。據《史記》記載,黃帝殺死蚩尤,歸服炎帝後,「邑於涿鹿之阿」即建都城於涿鹿山下的平地之上。據傳,黃帝城即黃帝所建華夏建一都城。黃帝城為不規則方形夯土城,東西寬450——500米,南北長510——540米,殘存城牆高5——10米,底厚約10米,頂厚3米左右。遺址內陸續發現了大量陶器、石器,均以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為典型,與黃帝所處時代相一致。黃帝泉、蚩尤三寨、蚩尤墳、上下七旗等遠古遺存至今保存尚好,為研究黃帝、炎帝、蚩尤人文三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由海外華人捐資興建的中華三祖紀念堂,古樸凝重,向人們展示了黃帝、炎帝、蚩尤這三位人文始祖的偉大功績,體現了海內外華人對中華文明的強大凝聚力。中華三祖堂採用唐代建築風格,堂內塑有黃帝、炎帝、蚩尤大型塑像。並陳列有在涿鹿之野出土的石斧、陶紡輪、石鏃等人類早期生產生活用品和戰爭兵器。牆壁上繪有涿鹿之戰、阪泉之戰、合符釜山、定都涿鹿四大歷史事件的大型壁畫。以黃帝城、黃帝泉、蚩尤寨、蚩尤泉以及中華合符壇為主要景點的中華三祖文化旅遊區,正在吸引着越來越多的炎黃子孫來這裡尋根祭祖。

視頻

廬江丨俯瞰礬山鎮:工業小鎮迎生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