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口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碼口鎮原名黃坪寨,因坐落在美女壩黃泥土坪子而得名。40年代以當地自然形成的作為分水標記的石碼口更名為碼口,屬大興區(第九區)所轄。1952年調整行政區劃時分碼口為第十區。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更名碼口公社。1962年改稱碼口區公所,1969年又復名碼口公社。1984年又復名碼口區。1988年拆區建鄉,命名碼口鄉。原鄉建制改為村公所,2000年村級體制改革,設立村民委員會自治組織沿用至2013年拆鄉建鎮。[1]
介紹
碼口鎮位於雲南省昭通市永善縣西南部,東與伍寨鄉茂林鎮相連,南與昭陽區大。
寨鄉炎山鄉相連,西臨金沙江與四川金陽隔江相望,北與大興鎮接壤毗鄰。鎮政府駐地碼口村上壩村委會,海拔1122米,距縣城202公里(經伍寨、茂林;經大興、黃華僅130公里),距昭通118公里。地處北緯27º37'18,東經103º18'04"。年平均氣溫17.6℃,年降水768.5mm。國土面積149平方公里,轄碼口村、雪金村、玉馬村、黑武村、黑甲村、犀牛村、煙坪村、新營村、利其村、新民村10個村民委員會,206個村民小組;全鄉總人口6928戶30006人,其中:農業人口6735戶29609人,非農戶93戶396人,總人口中彝族282戶1345人,苗族18戶78人,白族1戶4人,怒族1人;總人口中:男性16958人,女性13048人,2005年內遷入48人,遷出32人,出生452人,死亡125人,2006內遷入80人,遷出66人,出生312人,死亡169人,年人口自然增長率7.8‰。總耕地面積2079公頃。境內物產豐富,品種多樣。糧食作物有稻穀、玉米、洋芋、紅苕、蕎麥等,經濟作物有甘蔗、烤煙、魔芋、花生、砂仁、等,經濟林果有花椒、核桃、板栗、柑桔、蠟蟲等。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4670萬元,比上年增加924萬元,增長21.4%,農民人均純收入1055元,比上年增320元。。
境內最高海拔犀牛村幫瓢梁子3024米,最低海拔金沙江邊480米,山大坡陡,溝壑縱橫。碗籮溝及下游的馬家溝(有一線天之稱)、石菩薩溝、木垮溝為全縣深溝大壑之冠。山系由東南向西北橫貫全境,山嶺陡峭,構成了一廊一台的兩級階梯,因而境內分布着較多的石灰岩溶洞,立體氣候突出,日照時數910--1340小時,有利於多種經濟作物的生長發展。碼口鎮境內公路東有茂碼公路通往縣城和昭通市,北有大碼公路與大興相互貫通,西有碼口姜家田壩、新民榜上渡橋和新民吊岩索橋連通四川,南面車碼公路連通昭通車德;隨着通達工程的實施,全鄉10個村均將實現通路。全鎮有4個村通電,10個村安裝電話282部;有移動機站一個;聯通機站一個。
農村經濟
碼口鎮人民政府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工作重心,確立了以一路一帶的發展戰略新思路,以鄧小平理論,馬克思主義思想,習近平講話精神,把碼口新型城鎮規劃三個新區建設,金江區轄管,碼口村,利其村,新民村,大方區轄管雪金村,黑武村,玉馬村,煙坪村,新營村"安陽區轄管黑甲村,犀牛村,山頂豬牛羊,腰乾果糧,山腳水果糖"的經濟發展思想,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幾年來,共種植花椒3000畝,核桃1500畝,板栗800畝,梨子800畝,柑桔500畝,臘蟲1500畝,砂仁500畝,種草3000多畝。還試種發展了西瓜。不斷培養養殖大戶和產業帶頭人,帶動全鎮畜牧業發展。目前,全鎮有養豬、養羊、養牛、養雞大戶20餘戶。王定國是其中的優秀代表,養母豬近30頭,年可出欄800餘頭。林業發展和畜牧業的長足進步使產業結構得到明顯改善,農民收入明顯增加。努力鞏固和發展烤煙產業,特別2005年,超額完成了縣委政府下達的烤煙生產任務,收購煙葉 19.5萬公斤,金額182萬元,促進了農民增收。培訓外出勞工482人,鼓勵外出務工經商,每年約9000餘人,創收近10000萬元。2002年到2005年,糧食總產量由6882噸增加到8100噸,人均有糧由240公斤增加到274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由2080萬元增加到3770萬元,增長了81%。農民人均純收入由488元增加到956元。本屆任期內經濟增長速度是碼口歷史以來最快的。[2]
特色產業
在碼口歷史上有過"五大"特產(萬樂的大米、溜桐江的紅糖、木垮的黃果,雪金的大豆、黑甲的披氈),遠近傳為佳話。木垮的黃果在1982年、1983年、1984年分別由有關部門送到昆明、北京請有關專家鑑定為色澤好,味道鮮美,含糖量高,現在四川涼山一帶有着較好的市場。溜桐江石滾壓榨紅糖(俗稱土榨)的歷史和品質也得到日本友人的高度評價和讚揚。特產:櫻桃,花椒、蠟蟲、核桃、魔芋、紅糖、紅桔、西瓜、李子、桃子。名特小吃:桐子葉"麥粑"、桐子葉"米粑"、黃燜"土仔雞"、油酥"雞棕菌"等。
基礎建設
碼口鎮新建公路、村組公路20餘條186公里, 使全鎮公路里程由32公里增至218公里,由1個村通公路演變為10個村通路。個別村還實現了社社通路。利其、黑甲兩村社社通路正在準備實施。2004年4月8日大興至碼口公路通車,6月8日碼口至昭陽區的公路通車,碼口至縣城的距離由202公里縮短至132公里,至昭通市的距離由118公里縮短為98公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的形成,使碼口的機動車輛從6輛增至230餘輛,開通了碼口至縣城和碼口至昭通的客運。農用生產物資的運價大幅度下降,一年為老百姓節約生產成本近百萬元。
碼口鎮先後架通大興到碼口的電線、四川省金陽縣到碼口輸電線路130餘公里,結束3元錢1度電的歷史,使碼口、玉馬村、新民村、雪金村、黑甲村、犀牛村、煙坪村等7個村通了電,黑武村12公里的輸電線路即將架設結束。新營村、利其村正積極籌備通電工程。共安裝人畜飲水管道239公里,已建成水池、水窖980個。基本解決了全鎮人畜飲水問題。同時,還新修了7公里三岔河堰,改土溝為"三面光"32公里,改善了農業灌溉狀況。繼2001年建成移動機站後,2004年再次建成聯通機站,2005年又建成移動玉馬分站,基本解決了通信不暢的問題。規劃建設了鎮內碼口、黑武、煙坪、新民,安陽大方五個小集鎮。特別是集鎮衛生路的建設,使街道長度從200米增加到860米,繁榮了市場,拉動了全鎮經濟發展。修建碼口中學,碼口中心校,修建了8個村完小教學樓,9個單小校舍。修建了9個村民委員會辦公住宿樓。完成了鄉政府辦公大樓主體工程建設。實施跨地州扶貧,搬遷100餘戶,300餘人。實施了碼口、雪金、黑武安居溫飽工程110多戶,改造簡易住房450餘戶,犀牛西扶安居工程50戶。建沼氣池286個。和四川金陽縣合作,實施了兩處跨江引水,兩處跨江通電。還吸引資架設了金沙江上最長的索橋。幾年來,碼口全鎮,水、電、路、通訊、學校等9個類別100餘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總投資3800多萬元,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增強了發展後勁。此外還爭取了投資320萬元的水利工程項目,投資400餘萬元彪水岩大堰的立項。本屆班子所爭取的投入和實施的基礎設施建設,相當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碼口投入和建設總和的10倍。
人口衛生
碼口全鎮總人口6928戶30006人,其中:農業人口6735戶29609人,非農戶93戶396人,總人口中彝族282戶1345人,苗族18戶78人,白族1戶4人,怒族1人;總人口中:男性16958人,女性13048人,2005年內遷入48人,遷出32人,出生452人,死亡125人,2006內遷入80人,遷出66人,出生312人,死亡169人年人口自然增長率7.8‰。全鎮有衛生院一個,分院一所,醫護人員18名,其中監時工4名,年門診人數6426人次,住院1825人次,有病床10張,年業務收入34.5萬元,各村有村醫生20人,初級衛生防疫保健工作基本達到上級要求。隨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開展,全鎮有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11個,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等基本得到解決。
文化教育
碼口鎮有學校50所,其中:附中1所,村完小10所,單小11所,一師一校28所;有教職工218人,其中:公辦教師161人,合同教師5人,代課教師47人,民辦教師5人;有在校學生4894人,學生總數中的初中16班872人;全鎮有適齡兒童3382人,入學3348人,入學率達99%,2004年初中考取高中46名,創歷史最高水平,全鎮校舍面積9078平方米,其中:教室7395平方米,教師宿舍1263平方米,其它用房420平方米。辦成人技術學校所,脫盲3515人,至今尚有464人未脫盲。
人文地理
陳順輝:雲南省永善縣碼口人,男,漢族,生於1971年4月,1997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家住碼口鎮碼口村上壩三社,研究生。現任國家審計暑駐西南辦事處辦公室主任。羅章潤:雲南省永善縣碼口人,男,漢族,家住碼口鎮碼口村田壩二社,生於1972年8月,1997年7月畢業於瀋陽國防工業大學,研究生,現在非洲工作。
魏沛會:女,生於1982年4月10日,家住碼口鄉碼口村大水三社。曾獲第九屆遠南殘疾人重劍冠軍,全國第七屆殘疾人重劍、花劍冠軍,雲南省第八屆殘疾人重劍、花劍冠軍。
碼口鎮地處於永善溪落渡電站和巧家白鶴灘電站的中游,屬溪落渡電站庫區,湖岸線近30公里,電站建成後,有溪落渡至白鶴灘之間唯心的湖心小島--鐘鼓樓,碼口頁岩谷,碼口溶洞群、美女壩瀑布等岸上旅遊資源和民族民間文化,碼口鎮將成為溪落渡庫區的一個旅遊亮點。巧家至水富的沿江二級公路建成後,將形成水陸並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乘車1.5個小時到永善縣城溪落渡,乘船1.5小時到永善30分鐘到都香高速金陽縣入口,2個小時到昭通市,3個小時到四川涼山州府西昌。[3]
歷史
碼口鎮曾出土過,東漢時期古鋤,清朝時期的墓碑。
1978年為紀念1950年解放碼口光榮犧牲的43師指導員張西城、排長張仁功烈士,碼口人民為他們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
資源環境
總耕地面積2079公頃。境內物產豐富,品種多樣。糧食作物有稻穀、玉米、洋芋、紅苕、蕎麥等,經濟作物有甘蔗、烤煙、魔芋、花生、砂仁、等;擁有林地6791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000畝,有經濟林果有花椒、核桃、板栗、柑桔、蠟蟲等;荒山荒地100000畝,其他面積20000畝。
旅遊景點
糖汁里的村莊(碼口田壩),主要以傳統的石磙碾壓方法製糖而聞名;板上的村莊(碼口石盤),房屋修在石板上,樹木長在石板上,田地開在石板上,人走的是石板路;桐花林里的村莊(碼口大水、松林),整個村莊坐落於一片桐樹林下,陽春桐花三月開,眾里尋她千百度,一片花海迎貴賓,雄霸峽谷新象徵,給人沁人心脾的感覺;桃園村:盛產桃子的野三坡村,在桃花盛開時季,鮮艷奪目,十里可觀;李園村:盛產李子的葛武村,李花成型時,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
桐花節:農曆三月漫山遍野的桐子花盛開時候,小伙子和姑娘們載歌載舞,歡聚一堂。因為桐花是白色,象徵純潔的愛情,青年男女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彝族火把節、彝族年、苗族花山節:碼口是一個有着漢、彝、苗三種民族雜居的地方,彝族火把節、彝族年、苗族花山節是轄區內少數民族兄弟一年一度慶團結、豐收的重要節日。這幾年來,碼口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2002年1月8日,中國科學院6位著名古地質、古生物專家專程前來碼口,對溶洞群進行了為期五天的科學考察,並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發表重要科考論述,《中國產經新聞》、《雲南經濟日報》、《山茶雜誌》、《奧秘雜誌》、《雲南畫報》、雲南電視台、台灣東風電視台、新加坡、日本、美國的報紙共數十家媒體也對碼口溶洞、文化資源等給予報道。2004年1月,日本東京電視台到碼口拍攝電視專題片《紅糖村》,並在東京電視台播放,進一步提高了碼口的知名度。2004年,昭通電視台拍攝了電視專題片《碼口-新世紀回眸》。一個偏僻落後、名不見經傳的碼口,如今已是蜚聲海內外,樹立了資源豐富、文化濃厚、積極進取、文明熱情的良好形象。也因此獲得了更大的支持幫助,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