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砂貝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砂貝母

中文名稱:砂貝母

拉丁學名:Fritillaria karelinii (Fisch.) Baker

族:百合族

屬: 貝母屬

砂貝母是一種百合科貝母屬植物。呈圓錐形,直徑1~1.5cm,高約1.7cm,表面淡黃白色或黃棕色,略粗糙,外層2枚鱗葉,大小不等,偶近相等,抱合,頂端稍尖,多不開裂,質硬稍疏鬆。氣微味先甜後苦。

信息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目:百合目

科:百合科

亞目:百合亞目

組:多花組

簡介

新疆貝母一般統稱西貝母,主要有三個品種,即伊貝母(FritillariapallidifloraSchrenk)、新疆貝母(FritillariawalujewiiRegel)、和砂貝母(Fritillaria karelinii (Fisch.) Baker),其中伊貝母和新疆貝母已做過系統研究,而砂貝母迄今尚未見有人研究過,現報告初步研究結果。

砂貝母主產於新疆北部霍城綏定兩縣之間,生長在戈壁灘沙粒中,產量很少,生藥外形小而質輕,按常法提取得到的滋味鹼含量0.006%,用重結晶法提純得到主要植物鹼(甲)結晶,分子式C27H43O3N,熔點266-267度,,製備了硫氰酸鹽,乙酰衍生物和碘甲季胺鹽,根據元素分析,衍生物熔點等物理常數與西貝素對比,以及和西貝素、西貝素硫氰酸鹽測混合熔點不降低證明植物鹼(甲)結晶與西貝素為同一物,將分離出植物鹼(甲)結晶的母液經氧化鋁柱層分離,得到另一微量植物鹼(乙)結晶,含量0.0003%,自丙酮重結晶後熔點204度,IR顯示不含羰基,因量少未能進行鑑定。[1]

形態特徵

植株長12-35厘米。鱗莖由2枚鱗片組成,直徑約1厘米。莖在地上部分連同花序軸、花梗、苞片和上部的葉都具乳突狀毛。

葉散生,最下面的2枚較大,近矩圓形,長5-10厘米,寬約1厘米,向上有3-7枚小得多的條狀披針形的葉,並逐漸過渡為苞片。

總狀花序具幾朵至十幾朵花;花較小,多少兩側對稱,近淺紅紫色,有暗色斑點或小方格;每花通常有2枚苞片;花被片長1-1.5厘米,寬3-5毫米;蜜腺窩囊狀,其中一個較大,明顯凸出;雄蕊稍短於花被片;花葯基着,近球形,長約1.2毫米;花絲從中部至基部邊緣具細緣毛;柱頭幾不分裂。

蒴果近扁球形,直徑約1.2厘米,棱上無翅。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常生長於蒿屬荒漠或阿魏灘中。

分布範圍

產於新疆西北部(察布查爾、綏定、霍城、塔城、伊寧),也分布於蘇聯中亞地區。

主要價值

本種鱗莖亦作"伊貝"入藥。

本種提示

本種莖(地上部分)、花序軸、花梗、苞片和上部的葉均具乳突狀毛,可以區別於本屬國產的所有其他種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