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破壞監管秩序罪

破壞監管秩序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第三百一十五條的規定,破壞監管秩序罪,是指依法被關押的罪犯,有法定破壞監管秩序行為之一的,情節嚴重的行為。嚴厲打擊這項犯罪活動將保證國家法律法規在刑罰執行活動中的正確實施,維護監管場所秩序的穩定,保障懲罰與改造罪犯工作的順利進行是監所檢察部門的重要任務。檢察機關監所檢察部門作為法律監督部門,這種獨特的法律地位使其能夠深入到罪犯監管工作的各個環節,在打擊破壞監管秩序犯罪,維護監管秩序,維護在押人員的合法權益大有作為。

目錄

概念

破壞監管秩序罪,是指依法被關押的罪犯,有法定破壞監管秩序行為之一的,情節嚴重的行為。

構成要件

客體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客體,就是我國勞改機關的監押管理秩序。詳言之,破壞監管秩序罪的客體要件,就是我國勞改機關在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規則的調節下,形成的監押、管理犯人的一種正常的社會狀態。監管秩序是社會秩序的一種,是社會秩序在勞改機關這個特殊場所的特殊表現。

其一,監管秩序是勞改機關、勞改機關的幹警和勞改機關中服刑的罪犯相互間形成的懲罰與被懲罰、強制與被強制、改造與被改造的活動狀態。

其二,監管秩序是在國家有關勞動改造的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各個勞動機關的紀律、制度等行為規則、規範的調節下形成的。監管秩序是罪犯遵守監獄等的規章紀律,服從管理,履行改造義務的行為。

其三,監管秩序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任何社會秩序的建立,都是為了實現一定自的,建立監管秩序的目的,就宏觀而言,是為了維護一定的階級統治,從其直接目的看,則是國家要利用這一秩序的建立,懲罰和改造罪犯、預防犯罪,實現本法所確立的刑罰的功能。

破壞監管秩序的行為對勞改機關以至整體司法機制的危害,實質上是對全體社會的危害。但這裡我們講的對社會的危害,是指除此之外該種行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首先,破壞監管秩序行為造成社會成員對司法機關[2]的不信任感。一般群眾的觀念,總認為監獄是暴力強制機關,罪犯在其中應老老實實接受懲罰,實行改造,一旦聞聽獄中出現違法危害行為,則難免認為監管者無能,而當出現罪犯在獄中受到不法侵犯時,更易產生對監管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誤解。

同時,由於破壞監管秩序行為導致刑罰的懲罰性得不到應有的體現,則群眾也易形成對犯罪追究判處了也無實際作用的認識,從而喪失對整個司法機關的信心。

其次,破壞監管秩序行為造成社會公眾普遍的不安全感。罪犯以有罪之身,在暴力機關的嚴格控制下尚敢胡作非為,表明其人身危險性極大,其危害行為足以給廣大群眾造成普遍的心理威脅。因為,獄中尚敢如此,如放之社會,其猖狂將難以想象,這種現象將會造成群眾安全感的失落。

維護監管秩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優良的監管秩序,是勞改機關有效地行使對犯人管理改造的保障,是促使犯人認罪伏法、改過自新的保障,也是從整體上提高勞改機關對犯人改造質量的保障。

在我國,承擔執行刑罰、懲罰和改造犯人的勞改機關有五種:(1)監獄。即實行最嚴格管理,關押改造不宜從事監外活動的重大刑事犯的勞改場所。(2)勞動改造管教隊。簡稱勞改隊。即監管適宜在監外勞動的刑事犯的勞改場所。主要收押被判處有期徒刑而刑期在一年以上不屬於監獄收押範圍的罪犯。(3)少年犯管教所。即監管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少年罪犯的勞改場所。(4)看守所。看守所主要是羈押未決犯的場所。但它亦可監管被判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不便送往勞動改造管教隊執行的罪犯。故而看守所亦屬勞改機關之一。(5)拘役所。即監管被判處拘役的罪犯的勞改場所。

上述勞改機關,關押犯人有多有少,但無論單位規模的大小,都需要一個良好的監管秩序。維護這種良好的秩序,一方面需要廣大勞改幹警嚴格執法,嚴格周密地做好管理;另一方面,還需要利用刑罰來懲罰那些嚴重危害監管秩序的犯罪活動。

視頻

破壞監管秩序罪 相關視頻

做龍灣刑案律師雁楠溫州律師所解讀破壞監管秩序罪
出遊人多「法不責眾」?破壞秩序涉嫌違法!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國經濟網,2009-08-27
  2. 司法機關常識 ,搜狐,2019-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