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碗粄(碗子粄,發粄)是一種客家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在豐順等客家地區是一種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因它是甜質,且水分較少,送人的碗粄一般一份以四、六、八、十、十二的偶數為吉祥數字。碗粄,也被揭西客家人叫做發粄。是客家人過年過節常吃的糕品。也是廣府人稱松糕的。它是粘米粉和糯米粉加上白糖和紅糖按照必然比例,加上酒糟經由一段時間發酵而成的,,粄面從碗裡隆起來,會顯現裂痕,是以也能夠叫做「笑粄」。其寄意着發家、笑口常開。[1]
碗粄由米漿盛入小碗中蒸製而成。蒸製良好的碗子粄外形精緻,底部光滑完整,頂部膨脹開裂像一朵盛開的花朵,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也是最希望的「笑」了,「笑」是碗子粄的核心精髓內容,一鍋
「笑」裂幾瓣的碗子粄讓人看了心情愉悅,吃了心裡更是甜絲絲的,最重要的是它的「笑」預兆着來年合家過上平安順利、生意大發、笑口常開的美好日子,它作為一種吉祥物,歷來倍受人們的喜愛。
- 中文名:碗粄
- 別名:碗子粄,發粄,笑粄,碗仔粄
- 產地:客家地區
- 分類:客家菜客語拼音Von Ban
簡介
碗粄即發粄。大米除了作飯食之外,還可製成米粉條和各式各樣叫做「粄」的點心。碗粄為客家地區特色小吃,一般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做碗粄,平時也常作為早點在圩市出售。
碗粄尤以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出名,它是客家人最喜歡吃的美食,是豐順縣的特產。
解釋
「粄」(拼音:[bǎn])是古漢語,也是客家話特色詞,泛指大米製作的食品。碗粄,顧名思義就是用碗裝着製作的一種大米為原料的食品。
製作
- 在米粉漿中摻一些用酒糟做成的「酵種」(小蘇打粉),發酵幾個小時候,然後加糖攪拌,倒入小陶缽中蒸熟 。
- 味道甜而不膩,口感好!
- 粄面從碗裡隆起來,會出現裂縫。把這種裂縫說成「笑」,並把這種「笑」看成是能「發財」,即能賺錢的徵兆。若沒蒸出「笑」是不好的。
- 在春節元宵節(客家人很多在春節後掃墓)時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炊碗粄,碗粄用來拜太公,祭祖,回人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