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紅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碧波紅蓮》,川劇《碧波紅蓮》高腔傳統戲大幕。
川劇,俗稱川戲,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川渝雲貴四省市的漢族地區,是融匯高腔、崑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劇種。
劇目介紹
鄧先樹、范光翔整理改編
明代,書生金王孫乘舟游碧波湖。紅蓮叢里巧遇龍王公主霞姑攜侍女紅兒,兩人一見鍾情。霞姑以鮫綃帕贈王孫,匆匆別去。其後,紅兒引金王孫入海與霞姑相會,為巡河夜叉發覺,告知龍太子敖吉。龍太子捉拿紅兒、金王孫,並設庭審問紅兒。幸得龜老丞相善為說詞,龍君、龍母赦免紅兒,並成就霞姑與金王孫的婚姻。
全劇共8場。
《宴會》一場用照鏡見人的方法來表現霞姑與王孫間的情感交流,構思奇特,饒有情趣,常作折戲演出。
四川省川劇藝術研究院藏傳統手抄本,1960年四川人民岀版社團版改編單行本,1989年四川省川劇學校陳國禮再度整理,存油印本。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1]」、「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2]、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崑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