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碧灩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碧灩樓位於惠州市惠陽區秋長街道辦事處周田村,是清代著名華僑領袖「吉隆坡之父」葉亞來的故居,與葉氏宗祠相距大約1公里。建於1889年,是葉亞來發達後出資捐建,也是他成功的標誌。碧灩樓是集傳統客家建築工藝建成,內部有形狀各異的院落,結構布局得體實用,是一幢惠州地區典型的客家傳統四閣樓圍屋,正門接開闊的禾 坪。前方開一半月形水塘,水塘兩端對稱矗立多對旗杆夾(功名碑)。平面呈長方形,長60多米,寬近37米,建築面積近2000平方米。

中文名稱 碧灩樓

地理位置 惠陽區秋長街道辦事處周田村

占地面積 2000平方米

景點級別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類型 客家圍屋

建造年代 清末

碧灩樓簡介

碧灩樓位於秋長街道辦事處周田村老圍村民小組。據《葉氏族譜》記載:碧灩樓始建於1884年,於1888年建成,由惠陽籍馬來西亞著名僑領,有「吉隆坡王」之稱的葉亞來先生出資建造。碧灩樓坐西向東,是由泮池、禾坪、堂屋、橫屋、角樓等組成的客家圍屋。整體呈長方形,總面寬58.6米,總進深37米,占地面積3797.66平方米。禾坪前有泮池,兩側分別豎立五副旗杆夾石,質地為花崗岩,其中一石陰刻楷體:例授中憲大夫葉茂蘭勒贈三代。圍屋正面置三門,中間為三樓牌坊式的門樓,門券上置石匾,陽刻「碧灩樓」楷體字,由惠州名士江逢辰撰書。一進門樓牆體上有壁畫,左右耳房,步入一進有卷棚廊。一進與二進的中間天井相隔,天井左右有廊(又稱南北廳),牆體木雕斗拱出挑承托卷棚頂木檁作飾,封檐板上木雕精緻。二進中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十五架用三柱後牆承重。二、三進之間天井的左右為廊房。三進中間祖堂,左右耳房。三堂屋與橫屋之間以天街相隔,四角為角樓。碧灩樓內部的木質構件上有很多雕刻,梁枋、斗拱、瓜柱、柁墩、雀替等藝術構件都飾以精美的木雕。中廳和上廳房樑上的木雕精美絕倫、栩栩如生。這些刻有木雕的房梁,在當時分別還鑲嵌有「百鳥歸巢」、「金玉滿堂」、「花開富貴」、「百子千孫」、「慎修思永」、「長命百歲」等寓意美好的文字。這些木質構件雕刻精美,且保存較好,在惠陽地區不多見,為研究惠陽客家圍屋建築形制和居住風格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從遠處看依山而立,非常壯觀。昔日的豪華,還能夠從高大氣派的閣樓建築上看得出來。與其他眾多古民居相比,碧灩樓氣勢恢宏,屋頂層層疊疊,外檐裝飾華麗,引梁、瓦唇、擋板都飾以精美的雕刻,屋內的牆壁上都裝飾有精美的壁畫。故居正門上方鑲嵌「碧灩樓」三字石刻門額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書,其上置一牌樓,牆體上端塑正脊兩卷紋翹角,碉樓正脊兩端飾博古紋灰塑,垂脊亦為卷紋翹角,頗為生色靈動。一進門樓則緊接橫向相連三內門的庭院,圍屋內縱向分三路,正內門通深三進的傳統式祠堂建築,其餘兩邊內門通向二路的居室,居室中以寬闊的庭院間隔,居室區又細分各設置「天井」的單元,形成「九天十八井」之佳構。門樓、祠堂、居室、碉樓皆以廊房、廊道和迴廊連接和相通,庭院錯落有致,其空間布局十分合理和實用,整座建築渾然一體。氣勢恢宏。圍屋藝術裝飾側生於外圍及祠堂內部的建築上.居室建築則於實用性為主。外牆和四角碉樓上設飛檐。除保護牆體外更增層次感。中心祠堂建築為抬梁式結構.格調高雅、裝飾細緻巧究。前廳和中堂各置門屏。前院左右廂廓、中堂及前檐兩側置雕花屏風,樑柱、檐板、柁槨、雀替等構件均飾以花烏走獸為主題的浮雕、通雕,加以金漆彩繪,更顯得富麗堂皇,內則配以傳統題材而作的書畫,其富於觀賞的同時,更添幾分清雅。

歷史意義

碧灩樓具有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是名人的故居,除是「吉隆坡王」葉亞來故居外,還是我國著名古璽印學專家、故宮博物館原副主任葉其峰的舊居,該圍屋於2004年10月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葉亞來

葉亞來是吉隆坡開埠功臣,是來自中國廣東省惠州惠陽區秋長街道辦事處的客家人,在清朝咸豐四年(1854年),跟隨同鄉,離開貧困的家鄉,是典型被賣到南洋淘金的「豬仔」[1] 。葉亞來在礦埸表現出色,很快贏得礦場主管信任。因後他後來管理礦業表現出色,便從吉隆坡第二任甲必丹劉壬光手中接過棒子,協助管理吉隆坡,他也被稱為「吉隆坡王」。

保護措施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省政府日前公布了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碧灩樓、會龍樓名列其中,填補了惠陽沒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空白。據介紹,碧灩樓位於秋長周田村,建於1889年,占地2105平方米,2004年8月列入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碧灩樓由吉隆坡開埠功臣葉亞來出資建造,是城堡式客家圍樓,三堂兩橫院落式布局,前有禾坪及月池。樓名由光緒十八年進士、惠州名人江逢辰題寫。廳堂木雕、壁畫等藝術構件異常精美。惠陽區對該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了保護範圍:碧灩樓的保護範圍從外牆起東至廖屋,西至菜場,南從池塘邊外延伸30米至菜場,北以後山腳小路為界;處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是從保護範圍外圍起,東西南北各向外延伸30米。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範圍內,不得改變文物原狀,不得破壞文物建築及其附屬物,不得存放危及文物安全的物品,不得進行其他工程建設或者爆破、鑽探、挖掘等作業。 2019年7月,馬來西亞雪隆惠州會館訪問惠陽區,向惠陽區慈善總會遞交《惠陽區慈善總會認捐確認書》,並與區文廣旅體局簽訂《馬來西亞同胞捐贈100萬元資金使用同意書》,捐資100萬元用於葉亞來主題文化館的修繕和陳列布展等[2]

視頻

三棍客惠陽清朝古樓碧灩樓比武會師,他們雙節棍什麼水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