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碧玉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碧玉蘭姿態優美、色澤豐富而艷麗;容易開花,通常每一母株可開花二三枝,猶如簇擁錦團,相互輝映,好生熱鬧,且花期持久,長達1~2個月。花瓣狹倒卵狀長圓形,與萼片近等長,寬8~10毫米;唇瓣近寬卵形,長3.5~4厘米,3裂,基部與蕊柱合生達3~4毫米。

國內分布:產雲南西南部至東南部(盈江、龍陵、滄源、綠春、勐臘、勐海、景洪、金平)。生於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岩壁上,海拔1300--1900米。

國外分布:緬甸和泰國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緬甸。

碧玉蘭Cymbidium lowianum (Rchb. F.) Rchb. F

別名:金碧玉

分類:一年生草本花卉

科屬: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蘭科 蘭屬

盛花期:春季

碧玉蘭的形態特徵

碧玉蘭為附生植物;假鱗莖狹橢圓形,略壓扁,長6~13厘米,寬2~5厘米,包藏於葉基之內。

碧玉蘭葉5~7枚,帶形,長65~80厘米,寬2~3.6厘米,先端短漸尖或近急尖,關節位於距基部6~9厘米處 。

花葶從假鱗莖基部穿鞘而出,近直立、平展或外彎,長60~80厘米;總狀花序具10~20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卵狀三角形,長約3毫米;花梗和子房長3~4厘米;花直徑7~9厘米,無香氣;萼片和花瓣蘋果綠色或黃綠色,有紅褐色縱脈,唇瓣淡黃色,中裂片上有深紅色的錨形斑(或V形斑及1條中線);萼片狹倒卵狀長圓形,長4~5厘米,寬1.4~1.6厘米;[1]

花瓣狹倒卵狀長圓形,與萼片近等長,寬8~10毫米;唇瓣近寬卵形,長3.5~4厘米,3裂,基部與蕊柱合生達3~4毫米;側裂片上被毛,尤其在前部密生短毛;中裂片上在錨形斑區密生短毛,邊緣齧蝕狀並稍呈波狀;唇盤上2條縱褶片肥厚,從距基部7~9毫米處延伸到中裂片基部下方,上面生有細毛;蕊柱長2.7~3厘米左右,向前彎曲,兩側具翅,腹面基部有乳突或短毛;花粉團2個,三角形。

花期

花期4~5月。

碧玉蘭的生態習性

碧玉蘭喜溫暖濕潤環境,但不耐熱。喜陰,但須充足的散射光。海拔下限750海拔上限1900附生於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岩壁上。

碧玉蘭為附生性蘭科植物。葉革質、長如腰帶,向上伸展,中途彎曲,葉尖下垂,葉子的顏色受光照的影響,由黃綠至深綠。

碧玉蘭無鬚根,新根肥大潔白,老根淡黃色,斷根可再生,每年可發不少新根,而年後變成茶色自然斷裂。

碧玉蘭的栽培技術

盆土

盆土不用泥土。可選用水苔、椰糠、碎杪欏、炭塊、碎磚、石子、樹皮、泥炭等,經清洗後,根據不同品種的需要搭配成不同胞水程度的混合植料,PH值在5.6~6之間。盆具宜窄宜深、通氣性好,最好採用素燒盆。因大多數品種的根部需要較高的濕度,盆壁不宜有太大的孔洞。

澆水

若種植剛培育的小苗,由於種植時植料是潮濕的,種植後應在葉面噴水數次。5天後增加用水量;10天開始生長新根;約2周後葉色轉深綠,表示已成活,但還需要經常檢查溫度和成活情況。

若是移植大苗,種植後須立即衝掉盆內泥砂雜質,水應迅速自排水孔流出,直至水清為好。若排水不暢,應重新種植。栽後一周只能作葉面噴霧。分株後一年四季都需充足給水。冬季和早春每日晨間澆水一次,初夏至深秋每日8時前與傍晚5時後各澆水一次。

施肥

碧玉蘭較其他洋蘭喜肥。使用的無機肥以複合肥為主,濃度約為0.1%~0.2%,每周一次,全年施用。有機肥可以是發酵過的油粕類混合骨粉或過磷酸鈣,製成直徑約2厘米的丸狀置於盆面,隨水分的滲透慢慢釋放肥力。每丸的有效期為1個月,全年施放七八次。在生長的旺期還應追施腐熟的餅肥。另外,在初夏即虎頭蘭開始8個月的孕花期前就應施用鉀肥。

光照

碧玉蘭的生長過程需要充足的散射光。光照不足時,球莖脊瘦難以抽蕾。可以給其罩上50%的遮光網,日照時間在6小時以上;陰天或冬季要打開遮光網接受直射光。但處於開花期的蘭株所需的光線較弱,直射光會使小花蕾黃花脫落,弱光下開出的花顏色更好看。

溫度

碧玉蘭以冷涼的氣候條件為宜。15~25℃時生長最旺。但一年生小苗不能在5℃以下露地過冬,夏季能夠忍受的最高溫度為35℃。

碧玉蘭的繁殖方式

碧玉蘭的繁殖常採用分株法。

碧玉蘭分株適宜時間是植株開花後,新芽未長出之前。分株前使盆土適當乾燥,跟略發白,產生不明顯的干縮,如此根較柔軟,操作時不易折斷。

分盆時首先用五指用力,托住盆土及盆苗,將盆倒置過來,然後輕輕叩擊盆的四周,使盆與根和盆土脫離。操作時要小心抓住沒有嫩芽的假球莖,以免碰傷新芽,同時剪除枯黃的葉片、過老的假球莖及腐爛的老根。

最後用利刀將相連過多的假球莖分切開來,分切後的每叢蘭苗應帶有2~3枝假球莖,其中一枝必須是前一年新形成的,為避免傷口感染,可塗以硫黃粉或炭粉。放在乾燥處1~2日再單獨盆栽,即成新株。

碧玉蘭分栽後放半陰處,不可立即澆水。發現過干時可向葉面積盆面少量噴水,以防葉片乾枯、脫落和假球莖嚴重干縮。[1]

碧玉蘭的病害防治

碧玉蘭栽培環境不良,易遭介克蟲、紅蜘蛛和蚜蟲的危害,通風不好易發生白絹病,因此,盆栽的虎頭蘭最好能架空放置,且不可太密,以利通風。通風良好不僅可以減輕病蟲害,而且有利於植株生長。 另外,蘭株基部黑爛多由真菌引起,與黑斑病一樣,應每月噴殺一次殺菌劑預防。

歷史的價值

最早的時候,它的精神的意義是非常的大的。所以經常被大家當作是一種美好的事物的象徵,在民間也是比較的廣泛流傳的,是一種歷史價值很高的花卉,它可以傳承我們國家最早的文明傳統,而且是歷史遺留下的最燦爛的明珠,也為我們的生活添加了無限的光彩,所以它的作用被充分的體現在了歷史的價值上面,有着不一般的精神象徵。

觀賞的作用

當我們想到碧玉蘭,或者蘭花就會很不能夠輕易的忽略掉它的觀賞的作用,它作為一種讓人觀賞的花卉,外形也是非常的好看的,它的顏色非常的多樣,可以是比較亮的顏色也可以是比較暗的顏色,遠遠的看上去真的是很有情趣,是一種從觀賞上面來看,非常有魅力的花卉,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可以經常的看見它的蹤影,所以它的客觀性是非常強的。所以具有很不錯的觀賞作用。

藥用的功效和作用

碧玉蘭不僅看起來特別的養眼,而且它在藥用上面也是非常的不錯的,我們一般都是可以用它的根來治療一些疾病,還能夠外接傷骨,至於它的葉子也不是沒有用的,它可以很好的治療咳嗽等病症,另外它美麗的花朵也不是單單只是用來看的,它也可以很好的治療一些咳嗽症狀。另外,我們可以把它葉子曬乾了以後,然後就可以取一些過來當做茶葉,放在水杯裡面當做泡水飲用,那味道是非常的不一樣,特別的香,喝起來也是非常的恬淡適口的。所以它在這方面的作用是很大的。[2]

碧玉蘭的品種分類

碧玉蘭(Cymbidium lowianum)與虎頭蘭也有密切的親緣關係,其萼片與花瓣也是近綠色的,但有數條比較明顯的紅褐色縱脈紋,多少與滇南虎頭蘭相似。

主要的特徵是唇瓣的中裂片上有寬闊的V形深紅色斑以及1條縱的中線,整個貌似錨形,上面密生天鵝絨似的短毛。這是本種區別於所有其他種類的重要特證。碧玉蘭花期2-6月,只見於雲南。

長葉蘭Cymbidium erythraeum Lindl.

虎頭蘭Cymbidium hookerianum Rchb.f.

美花蘭Cymbidium insigne Rolfe

黃蟬蘭Cymbidium iridioides D. Don

西藏虎頭蘭Cymbidium tracyanum L. Castle

文山紅柱蘭Cymbidium wenshanense Y. S. Wu & F. Y. Liu

滇南虎頭蘭Cymbidium wilsonii (Rolfe ex Cook) Rolfe

碧玉蘭的分布區域

碧玉蘭產於雲南西南部至東南部(盈江、龍陵、滄源、綠春、勐臘、勐海、景洪、金平等地)。生於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岩壁上,一般海拔1300~1900米,碧玉蘭在緬甸和泰國也有分布。

碧玉蘭的文化背景

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第10屆亞太蘭花大會在中國重慶開幕。此次蘭花大會共評出兩個特別金獎,分別是:由日本名古屋國際蘭花大會組委會永田治彥選送的微中子碧玉蘭「龍袍」,和由中國雲南大理盪山州選送的蓮瓣蘭「素冠荷鼎」。 此間,一株名為「素冠荷鼎」的蓮瓣蘭估價1500萬人民幣,成為此次蘭花大會上的「天價」蘭花。

碧玉蘭的花語

碧玉蘭的花語:豐盛祥和、高貴雍容。

幽香典雅的碧玉蘭,原產於中國的獨占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