鹼性食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鹼性食物
|
|
|
鹼性食物是指食物經燃燒後所得灰分的化學成分中主要含有鉀、鈉、鈣、鎂等元素,其溶於水後生成鹼性溶液,這類食物包括各種蔬菜、水果、豆類、奶類以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
在健康狀態下,人體一般不會受攝入食物的影響而導致酸鹼性的改變。很多「食物酸鹼性」的說法其實是將「食物燃燒後的灰分」與「食物體內代謝後的產物」混為一談了。
講求食物多樣化、保證葷素合理搭配是平衡膳食的重要原則。各類食物均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司職不同的健康作用,扮演不同的保健角色,相互不可替代。只有和諧共處,才能最終獲得最大的健康收益。而一味追求所謂「鹼性」食物,摒棄「酸性」食物,只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造成新的不平衡。長此以往,最終損害的還是身體健康。
中文名 鹼性食物 外文名 base-forming food 常見鹼性食物 蘋果,綠葉蔬菜類,等 分類標準 鉀、鈉、鈣、鎂含量較多 互補食物 「酸性」食物 原 則 講求食物多樣化、保證葷素合理搭配
目錄
分類標準
酸性體質
食物調節
分類標準
對於酸鹼性食物的區分,大家可能都存在錯誤觀念,以為靠舌頭品嘗,以味覺來判定是酸味或澀味;或取石蕊試紙,按理化特性,看其顏色的改變,變藍為鹼性,變紅為酸性;或以平日飲食之經驗來區分,以為檸檬、橘子、蘋果等食物口味偏酸,因此屬於酸性食物。總之眾說紛紜。
食物基本都含有5大類要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人人皆知蛋白質、維生素非常重要,礦物質雖然只是微量,但卻也是維繫身體健康不可或缺的要素,必要的礦物質中,與食物的酸鹼性有密切關係者有8種:鉀、鈉、鈣、鎂、鐵、磷、氯、硫。前5種元素溶於水後生成鹼性溶液。大多數菜蔬水果、海帶、豆類、乳製品等含鈣、鉀、鈉、鎂元素較多
從營養的角度來講,食物被攝入人體後,要經過消化、吸收和各種複雜的代謝反應,形成數以千計的產物。這些產物有酸性、鹼性,還有很多呈中性。人體體液的酸鹼度(即主要是血液的酸鹼度)正是上述各種代謝產物綜合平衡作用的結果,而不是僅僅由食物幾種礦物質可以決定。想要確定某種食物到底是酸性還是鹼性,必須經過科學檢測才行。
酸性體質
人體pH值指的是血液的酸鹼度。在正常生理狀態下,人體酸鹼失衡不容易發生,並不存在所謂的「酸性體質」。健康人的血液是弱鹼性PH7.4左右。如果身體酸性或鹼性短暫增強,呼吸系統將會在幾分鐘之內反應,加速或減緩排出二氧化碳(酸性),從而在幾分鐘之內就把PH值調節正常值。腎臟尿液排泄系統和血液系統,也會通過強大的平衡調節PH值,所以沒有人的血液是酸性的 (PH<7.0),不存在「酸性體質致病」這種說法。
還有些人認為「酸性體質」不是指PH<7,而是指中醫里類似「陰陽不調」的身體狀態。需說明的是,這類理論並沒有大規模人體數據來支持,也沒有客觀標準來檢測。
對於癌症而言,並不是所謂「酸性體質」誘發了腫瘤,而是腫瘤的生長會導致實體瘤周邊的微環境變酸。因為腫瘤細胞比正常細胞生長快,而腫瘤組織中血管的供應往往跟不上腫瘤細胞快速擴增的腳步,供氧和養料不足。因此,腫瘤細胞缺氧又缺養料,新陳代謝也發生了改變,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謝產物,使得腫瘤組織周邊的組織液PH值較低。
食物調節
人體的酸鹼度和食物的酸鹼性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人體的酸鹼度是靠肺、腎、血液來調整而不是食物,食物不可能來改變人體的酸鹼度。長期、大量、單一地攝入某種食物,只會加重身體負荷,最終影響酸鹼代謝平衡。
「鹼性食物能抗癌」的說法存在偷換概念。吃下去的食物,不管原來是酸性還是鹼性,結果都是一樣的,先變成「酸性」,再變成「鹼性」。多吃果蔬類食物並不是因為它們的酸鹼性,而是其本身的營養價值,這並不能撼動人體正常的pH範圍。
講求食物多樣化、保證葷素合理搭配是平衡膳食的重要原則。各類食物均含有不同的營養成分,司職不同的健康作用,扮演不同的保健角色,相互不可替代。只有和諧共處,才能最終獲得最大的健康收益。而一味追求所謂「鹼性」食物,摒棄「酸性」食物,只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造成新的不平衡。長此以往,最終損害的還是身體健康。
參考資料
1. 經期容易煩躁失眠 多吃7種食物睡得香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6-12-02]
2. 柴利萍.淺談食物的酸鹼性:農村經濟與科技,2009年4月1號:81,,35
3. 於康.「酸鹼體質」和「酸鹼食物」科學麼?:人民政協報,2016年11月23日:1-2
4. 吃「鹼性食物」≠人體「變鹼」 酸性體質多為編造- .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人民網 [引用日期201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