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磁石炮製方法與標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磁石炮製方法與標準

【藥材來源】

磁石為等軸晶磁鐵礦Magnetitum的礦石。主含四氧化三鐵。全年皆可開採。採挖後,除去雜石。

【古代炮製方法】

梁代有「煉水飲之亦令人有子」的記載(《名醫別錄》)。南北朝時代有用五花皮、地榆、故棉、東流水煮三日夜,捶細,水飛的炮製方法(《雷公》)。唐、宋有「研,水淘去赤汁,干之研之」(《外台》),「如入湯劑,即杵,水淘去赤汁使」(《局方》);醋制:「醋淬七遍,搗碎細研,水飛過」、「陳醋浸七遍,搗碎細研」(《聖惠方》)、「煅,醋淬七遍搗研如粉」(《總錄》);酒制:「燒,酒淬七遍,細研」(《聖惠方》)。煅後,醋淬法後代一直沿用。

【現代炮製方法】

  1、磁石: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砸碎。   2、煅磁石:取淨磁石,砸成小塊,置耐火容器內,用武火煅至紅透,趁熱倒人醋液內淬制,冷卻後取出,反覆煅淬至酥脆,取出,乾燥,碾成粗粉。磁石每100千克用醋30千克。

【飲片性狀】

磁石為多稜角不規則塊狀,表面鐵黑色,粗糙,有金屬光澤。質重(密度5.16~5.18克/立方厘米),質堅硬(硬度5.5~6.5),難打碎,具磁性,氣微,無味。煅磁石呈黑色或深灰色粗粉末,光澤減弱,質較酥脆,敲之可碎,或失去磁性,稍有醋氣。

【質量標準】

磁石含鐵(Fe)不得少於50.0%。

【炮製目的】

磁石味咸性寒。歸肝經、心經、腎經。具有平肝潛陽,聰耳明目,鎮驚安神,納氣平喘的功能。   生磁石擅於平肝潛陽,鎮驚安神,多用於驚悸,失眠,頭暈目眩。煅磁石聰耳明目,補腎納氣力強,並易於粉碎與製劑,多用於耳鳴、耳聾、視物昏花、白內障、腎虛氣喘、遺精等。

【應用選擇】

  1、生用   (1)心悸失眠:常與硃砂、神曲同用,具有平肝潛陽,鎮心安神作用,可用於陰虛陽亢所致的心悸、失眠、耳鳴、頭暈、視物昏花等。亦治癲癇,如磁朱丸(《千金》)。   (2)眩暈:常與石決明、牡蠣、龍骨、白芍、生地黃等同用,能增強平肝潛陽作用,可用於肝陽上亢,頭目眩暈等。   2、制用(煅製品)   (1)耳鳴、耳聾:常與熟地黃、山茱萸、五味子、山藥、石斛等同用,具有養肝腎,聰耳明目作用,可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耳鳴、耳聾。配伍炮附子、川椒(去目)、豬腎,具有補腎作用,可用於腎虛耳聾,如燒腎散(《聖惠方》)。   (2)白內障:常與五味子、熟地黃、枸杞子、石斛等同用,具有補肝腎明目作用,可用於肝腎俱虛,瞳仁內有淡白色,昏暗漸成內障,如駐景補腎明目丸(《銀海精微》)。配伍菟絲子、肉蓯蓉等,可治視物昏暗,欲成內障者,如磁石丸(《瑤函》)。配伍炒五味子、乾薑、牡丹皮、玄參、炮附子,可治雷頭風而變目內障(《銀海精微》)。   (3)腎虛作喘:常與代赭石、五味子、胡桃肉等同用,能增強益腎納氣作用,可用於腎虛不能納氣,動則氣喘。磁石一味,燒令赤,醋淬,更燒,投入酒中,吸盡酒,水飛,蒸餅為丸,具有補暖下元,保神益氣作用,亦可治腎虛作喘,如玄石紫粉丹(《聖惠方》)。   (4)失眠:常與熟地、當歸、白芍、酸棗仁等補血養心藥同用,可治缺鐵性貧血,神經衰弱失眠者。   (5)遺精:常與煅龍齒、肉蓯蓉(酒浸)、茯苓、人參、鹿茸等同用,具有補腎益氣固精作用,可用於腎虛精滑,夢中遺泄,尿後遺瀝,小便白濁,甚則陽痿,如磁石丸(《三因方》)。

【現代研究】

X射線衍射分析結果表明,生磁石以磁鐵礦為主,混有少量針鐵礦(籠統名稱即褐鐵礦);煅制後磁鐵礦及針鐵礦大部分轉化為赤鐵礦,出現赤鐵礦的特徵線及磁鐵礦的特徵線,而無原生樣的針鐵礦特徵線。熱分析對查明磁鐵礦的共存礦物及研究煅制效果十分有效。生磁石熱分析曲線:吸熱365℃(小)、放熱485℃(小),0~235℃有稍許增重,而後至375℃有失重,亦證實有針鐵礦存在。即樣品有褐鐵礦化;但即使表面的風化部位,其中Fe2+並未全部氧化;煅磁石的曲線:放熱315℃(微),證實樣品中心部位尚保存少量未完成赤鐵礦化的針鐵礦或未轉化盡的黏土礦物。   磁石的煅制工藝研究有:用加熱電阻爐煅制,將藥材打成拳頭大小塊,860℃煅燒30分鐘,當磁石全部紅透時取出,趁熱置30%黑醋中淬酥;以650℃煅燒,恆溫30分鐘,米醋淬1次,粉碎成細粉,過60目篩;將磁石打碎成0.2厘米大,煅至紅亮,用50%( V/W)醋淬;煅溫900℃(樣品紅透),煅2小時,煅1次,粒徑2.5±0.2厘米為最佳工藝等報道。   對磁石煅制前後含砷量進行比較,發現磁石經煅醋淬後,砷含量顯著降低,與生品比較降低約5~25倍,粉碎程度大時,其表面積增大,更易除去砷。其水煎液中含砷量在煅。   採用原子發射光譜分析炮製前後微量元素的變化。發現磁石中含有的有害元素鈦、錳、鋁、鉻、鋇、鍶等,煅制後均有變化,尤其鍶煅制後未檢出,故說明磁石煅制對消除其含有的有害元素具有一定意義。磁石中其他元素經醋淬後也發生了變化。   煅磁石主要成分磁鐵礦在水中溶解度很小,而其他成分在煎液中溶解較多,占水煎出物的98%以上。可見其功效是否取決於磁鐵礦還是非鐵成分,有待探討。   對炮製前後的藥理作用比較,發現炮製後鎮靜及抗驚厥作用明顯增強,煅磁石與異戊巴比妥鈉有協同作用,能顯著延長異戊巴比妥鈉對小鼠的睡眠作用。對士的寧引起的小鼠驚厥有對抗作用,使驚厥潛伏期明顯延長。   對磁石第一次、第二次水煎液中Fe2+溶出量做了正交試驗,結果表明,溫度因素對煅磁石水煎液中Fe2+含量影響最大,時間、醋的含酸量則影響甚微。水煎液中Fe2+溶出量隨溫度升高有所下降,但與生品比較,煅制後水煎液中Fe2+溶出量明顯升高。

【附】

文獻摘錄:「煉汁飲之,但久服必有大患。」(《入門》)「陽事不起,慈石五斤研,清酒漬二七日。每服三合,日三夜一」,「子宮不收,痛不可忍。慈石丸:用慈石酒浸煅研末,米糊為丸梧子大。每臥時滑石湯下四十丸。」(《綱目》)

【總結】

磁石始載於《神農本草經》。歷代強調用活磁石入藥,磁性完全消失稱「死磁石」,不作藥用。南北朝時始用藥制水飛法,唐代《外台秘要》記載:「研,水淘去赤汁……」磁石中常含一定量的砷,常是被黏土所吸附,而黏土比重輕於磁鐵和硫化物,故以水淘去赤汁是除去磁石里砷的一種簡便方法。磁石多用煅法,亦是除去砷的一種簡便方法。古代有用五花皮(五加皮)、地榆制。五花皮祛風濕,地榆除風痹,諸藥共制可增強磁石治周痹風濕,肢節疼痛的作用,但後世已失傳不用。宋代以後,火煅、醋淬法成為主流的炮製方法。該法有利於磁石的酥脆,有利於Fe2+的溶出,「鐵劑」具有補血強壯之效,從而可改善中樞神經系統機能,取得鎮靜作用,亦有利於鈣的溶出,鈣也有鎮靜作用。   磁石由於產地不同,鐵、砷等的含量很不相同;生磁石由於粉碎粒度不同,對各種成分的溶出量影響很大,炮製時亦應注意。經驗認為,活磁石用鐵屑「餵」上,用厚紙包嚴密,可使磁石氧化緩慢,有利於磁性保存。 [1]  

【炮製方法】

1.磁石:揀去雜質,砸碎,過篩。《本草衍義》:磁石,入藥須燒赤醋淬。 2.煅磁石:取刷淨的磁石,砸碎,置坩堝內,在無煙的爐火中煅紅透,取出,立即倒入醋盆內淬酥,搗碎,再煅淬一次,取出,曬乾,研成細末。(每磁石100斤,用醋兩次共50-60斤)3.醋磁石《聖惠方》:陳醋浸七遍,搗碎細研。《博濟方》:須燒令透赤,旋投淡醋內淬之,十遍後,搗篩過,入乳缽內,用水少許研細泥,更入水再研,傾於別器,要隨水飛過後,干灰白,安紙箱子三五個,便將所飛過汁都研動,勻入紙箱子內着盆合,卻一宿,取出後紙箱內曬乾或焙乾。《局方》:凡使,先以炭火燒通赤。釅醋內淬九遍。搗碎羅過,細研水飛,方入藥用。《朱氏集驗方》:二兩大火煅七次,醋淬,用蔥子一合,木通三兩,用水同煎一晝夜,去蔥子、木通。《普濟方》:煨,醋淬,火煨,醋淬三七次。煮米醋數沸蘸七次,研。《證治要訣類方》:煉十次,醋浸七次。《綱目》:醋煮三日夜。現行,取淨磁石,砸成小塊,置無煙的爐火上或置適宜的容器內煅至紅透,醋淬,研成粗粉。每磁石100kg,用醋30kg。燃後質酥脆,易於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以益腎納氣,定痛止血為主。 [2]

【炮製方法】

一、淨制 除去雜質(《藥典85》)。 二、切制 砸碎(《藥典85》)。 三、炮炙 醋淬 取淨磁石,砸成小塊,置無煙的爐火上或置適宜的容器內煅至紅透,醋淬,研成粗粉。每磁石100kg,用醋30kg(《藥典85》)。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