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磻溪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磻溪鎮2013年4月13日經上級領導審批,升格為鎮級,磻溪鎮位於劍河縣東部,距縣城98公里,距離州府駐地黔東南州158公里。與天柱、錦屏兩縣和南明、敏洞、南加、南寨4個鄉鎮接壤。全鄉轄24個行政村,54個自然寨,共有5079戶21373人。總人口中侗族人口占99.4%。

磻溪鄉,是一個具有濃郁民族文化的典型侗族聚居鄉鎮。磻溪鄉總面積151平方公里,有耕地16562畝,林地面積839.78公頃,森林覆蓋率67.14%。磻溪鄉平均海拔在900米左右,被譽為"劍河的青藏高原"。[1]

地理環境

磻溪鎮位於劍河縣東部,距縣城100公里,與天柱、錦屏兩縣和南明、敏洞、南加、南寨4個鄉鎮接壤。全鄉轄24個行政村,52個自然寨,共有4033戶18371人。總人口中侗族人口占99.4%。,是一個具有濃郁民族文化的典型侗族聚居鄉鎮。磻溪鄉總面積151平方公里,有耕地16562畝,林地面積839.78公頃,森林覆蓋率67.14%。磻溪鄉平均海拔在900米左右,被譽為"劍河的青藏高原"。

磻溪鎮位於劍河縣東部,距縣城60公里,距州府駐地凱里市158公里。四周與天柱、錦屏兩縣和本縣南明、敏洞、南加、南寨四鄉鎮毗鄰。總面積15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6562畝,其中田14379畝,土2183畝。平均海拔817.46米,屬亞熱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度15.7°C,年均降水量1500mm,木森林覆蓋率達64.14%.

全鄉主產水稻、玉米、小麥、小米、薯類、大豆、茶葉、茶油、桐油、金秋梨、大板粟、土煙等農經產品。鄉境內野生動物資源豐富,有野豬、野羊、竹溜子、野兔、野雞、竹雞、畫眉、蛇類等野生動物,有娃娃魚(大鯢)、穿山甲、刺蝟、五步蛇、烏梢蛇、白勁長尾雉等珍稀動物。

鄉境內植被保持完好,有杉木、馬尾松、竹類、槐樹、漆樹、樺樹、楊樹等主要樹種,有銀杏、女貞、樟樹、紅豆杉、青岡等重要樹種。全鎮水資源有八卦河、磻溪溪、化敖溪、圭面溪、圭仁溪等主要河流。主要礦藏有大青石、水晶石、重晶石、高嶺土等礦物質。

鎮內建有大牲畜交易市場和農貿交易市場。鄉鎮企業主要有平岑茶場、磻溪石材工藝加工廠、娃娃洞水電站。鎮內土特產品尤為豐富,主要有平岑"明潭"茶葉、茶油、小廣醃魚、紅米、小廣民族服飾、興勤苡仁米、侗鄉米灑、醃菜、糍粑等,全鄉盛產的薇菜、蕨菜、晶頭等綠色食品。

磻溪鎮境內風景迷人,天然旅遊景點眾多,生態旅遊資源、人文景觀和民情風情獨具一格。有著名的磻溪瀑布群、娃娃洞自然資源開發保護區、平岑明潭湖、八仙洞石柱等自然景觀,有大廣紅軍碑亭、小廣環龍庵、洞腳、謝寨風雨橋等文物名勝,有風情濃郁的高壩"7.20"趕歌節、小廣、化敖侗族嘗新節、小廣采葛節、十月頭卯婚嫁節、侗家小年、侗族大戲、小廣侗戲等北侗民族文化風情。磻溪溪和化敖溪自上而下形成的白水洞、娃娃洞、窗。[2]

旅遊資源

磻溪地理環境獨特,自然景觀和民族文化豐富,有着極大的旅遊開發潛力,同時也是一個休閒避暑的理想去處。在這裡,你可以:

登高望遠,感受天高地闊的--平岑風光,

追溯仙人留下的足跡--八仙洞;

流漣於高原明珠--平岑明潭,

品嘗雲霧造就的--平岑侗鄉春茶;

凝望銀河飄落的--磻溪瀑布群;

重走長征路--大廣紅軍戰鬥遺址;

唱上一首風雨橋的誓言--侗鄉情歌,真切體驗一次 "新郎、新娘"的滋味--小廣十月頭卯迎新娘。

隨着全縣旅遊開發逐步加大,磻溪以大廣紅軍戰鬥遺址及小廣侗族民族文化為特色的旅遊將會加快開發推向市場,推向世界。

基礎設施

磻溪鎮的各項基礎設施正在不斷的完善,全鄉2006年率先實現了公路"村村通",通車裡程達100里。完成了圭類灣至磻溪,磻溪至高壩入、出口主要交通幹線的改造;磻溪至小廣觀音渡,磻溪至洞腳至滿天星兩條通往仰阿莎湖的旅遊環線公路正在啟動實施。

在境內兩條國家西電東送電網線路越境而過,兩組裝機容量分別為4000千瓦(共8000千瓦)的二級招商引資水電開發項目已竣工投產:預計裝機在1萬千瓦的八卦河水電站正在抓緊啟動實施;農村電網得到全面恢復改造。

全鄉各村人畜飲水得到基本解決,集鎮供水工程正在實施,各項文化娛樂服務設施功能不斷加強。現今,磻溪鄉以社會主義新農村為重點的文明村寨建設得到不斷的加強,全鄉的民主法制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將進一步得到發展。[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