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中國專有名詞。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2]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名詞解釋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指企業(單位、個體戶)通過交易直接售給個人、社會集團非生產、非經營用的實物商品金額,以及提供餐飲服務所取得的收入金額。該指標所涉及的商品包括售給個人用於生活消費的商品,也包括售給社會集團用於非生產、非經營的商品。其中,個人包括城鄉居民和入境人員,社會集團包括機關、社會團體、部隊、學校、企事業單位、居委會或村委會等。
在反映消費情況的統計指標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最常用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
主要作用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反映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主要用於反映全社會實物商品的消費情況。它是從商品流通的最終環節入手,觀察進入城鄉居民生活消費和社會集團公共消費的商品銷售變化情況。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反映國內消費品市場的總規模和地域分布情況,為分析判斷國內消費品市場運行總體狀況、地域特點、商品類別供給及未來市場走勢提供參考,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依據。
(二)反映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對實物商品消費需求的總量和變化趨勢,可用於分析判斷消費需求對經濟運行的影響程度。
(三)反映經濟景氣狀況,作為判斷經濟運行情況的重要參考。零售是商品流通的最終環節,零售市場的變化最直接、也最靈敏地反映經濟運行的變化。發達國家通常把零售市場的統計指標作為判斷經濟運行情況的晴雨表。另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變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國家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政策效應。
但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標只能大體反映實物商品消費,不能全面反映最終消費支出情況,與最終消費支出在口徑、範圍上都有很大不同。因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只包括通過商品流通最終環節進入城鄉居民生活消費和社會集團公共消費的實物商品銷售情況,不包括最終消費支出中未經交易取得商品的消費,也不包括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用於教育、醫療、文化、藝術、娛樂等方面的服務性消費支出,更不包括與生產、建設緊密相連的生產資料市場的變化情況。二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一個總量指標,主要反映消費品市場的總體變化情況,因此單純應用這一指標不能很好地反映消費品的結構特徵和變化情況,需要結合居民消費支出等相關指標進行分析。
計算方法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採用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同時輔之以科學推算。
對限額以上(註:統計限額標準為:批發業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零售業為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飲業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法人企業、產業活動單位與個體經營戶,通過布置統計報表,進行全面調查。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數據採用超級匯總方法,直接通過對分單位的基層原始數據進行匯總得到。
對限額以下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法人企業、產業活動單位與個體經營戶,實施抽樣調查。限額以下單位零售額數據根據抽樣調查和科學推算得到。
參考文獻
- ↑ 【每日積累】漢字的概述?漢字的特點是什麼?,搜狐,2021-06-26
- ↑ 中國書法:一門古老的藝術!,搜狐,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