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祖沖之測量出冬至時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祖沖之測量出冬至時刻,文化故事。[1]

原圖鏈接祖沖之測量出冬至時刻

故事內容 

祖沖之在數學領域的貢獻廣為人知,如他求出了圓周率值介於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一數據在當時的世界上是最先進最精確的。其所撰寫的《綴術》一書,在唐代時被定為國子監的數學教材,且修業時間最長,很可惜,此書今已失傳。


其實,祖沖之還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着名的天文專家。祖沖之青年時代進入華林學省,從事科學研究,曾擔任過南徐州(今江蘇鎮江)刺史,還做過婁縣(今江蘇崑山)縣令,謁者僕射等官。到肖齊王朝,官至長水校尉。他博學多才,在音律、機械、文學、天文諸方面都有成就。在天文曆法方面,編制了《大明曆》,首次引進「歲差」算曆,使天周同回歸年長度分開,另外改革閏周,打破19年7閏的舊曆法。


祖沖之是通過對冬至日時刻的研究,取得科學突破的。祖沖之仔細研究了每日影長的變化規律,利用冬至日前後影長對稱的關係,提出了確定冬至日時刻的新方法,該方法不受陰雲蔽日不能測量日影的影響,能求出冬至時刻,此法為後世長久沿用。


在古代,要進一步提高曆法的精度,必須從冬至時刻的測量方法上改進。西漢以後,古代天文學家已經習慣使用「八尺高表」,來測定冬至的日期。但是,用「八尺高表」簡單地進行測量,並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祖沖之首先從觀測技術上改進,提高觀測精度,由於冬至前後的影長變化不太明顯,這給冬至時刻的準確測定帶來困難,更重要的是簡單的測量只能得到冬至發生的日期,而不能得到一天中什麼時刻是冬至。


祖沖之想出一個新的方法,他不直接觀測冬至那天日影的長度,而是觀測冬至前後二十三四日的日影長度,再取它們的平均值,求出冬至發生的日期和時刻,又由於離開冬至日遠些,日影的變化就快些,所以這一方法提高了冬至時刻的測定精度,使用這種觀測方法的,祖沖之是世界第一人。


祖沖之制定的《大明曆》的歲(一年),實取365.2428日,比元代郭守敬的《授時曆》,僅差0.0002日,這在當時來說是很精密的。一直到了南宋以後,才有人達到或超過祖沖之的觀測水平。

視頻 

數學家祖沖之

參考資料 

  1. 祖沖之測量出冬至時刻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