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祖母教我包粽子(曾令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祖母教我包粽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祖母教我包粽子》中國當代作家曾令琪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祖母教我包粽子

又是端午節了。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回憶起四十年前我的祖母教我包粽子的那一幕……

每年端午節來臨的時候,祖母總去採得又粗又直的蘆葦杆,洗得淨淨的;將蒸好的糯米放入石臼里。然後,就用削尖的蘆葦杆作杵,在石臼里舂起來。舂了又翻,翻了再舂,反覆多遍,才把舂好的糯米用木瓢舀出來。這時,祖母就把我們幾個小孫子、孫女叫到一起,圍着八仙桌坐好。祖母發給我們一人一疊洗得淨淨的慈竹葉,手把手地教我們包粽子。

祖母說,吃粽子、划龍船、喝雄黃酒、掛菖蒲的風俗是由2000多年前紀念屈原投江殉國而來的;吃粽子的來由是因當年屈原投江以後,百姓投粽子於江,以求魚類不要傷害愛國詩人的遺體。所以,我們做粽子要仔細,包粽子耐心,吃粽子要虔誠。祖母還告訴我們,粽子用蘆葦杆舂,就會有一種甜中微苦的感覺,讓人不忘先輩愛國的苦心;粽子包成錐體,稜角分明,象徵着屈原的剛正不阿;吃粽子時沾一下白糖、黃豆粉,其香無比,是為了讓我們後人知道今天苦盡甘來,都是我們的祖祖輩輩奮鬥的結果。

那時,我們幾兄妹總是靜靜地聽祖母緩緩的敘述。祖母雖然沒有上過學,但她從小生活在富於傳統的大家庭里,懂得很多我們書面學不到的東西。我們都喜歡她「說古」,以至多年以後,當年祖母那平實的語言、細緻的動作、虔誠的神態,還歷歷在目,久久不能忘記。可以說,我的文學的種子,就是這樣被祖母種下的。四十年過去,浪跡江湖,輾轉千里萬里,經歷了無數的大喜大悲。可是,任何艱難險阻,都沒能阻止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文學的鐘情。也許,這與老祖母當年諄諄教誨,有着莫大的關係吧。

今天又是傳統的端午節了。古人說:「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如今,祖母何其英老人已過世多年;住在城市裡,我們也不能親手包粽子了。可是,年年端午節吃粽子的時候,我和哥哥姐姐總要聚在一起,我們總是一起回憶起祖母教我們幾兄妹包粽子、吃粽子的情景……[1]

作者簡介

曾令琪,四川成都人,中國辭賦家聯合會理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