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祗"是一個多音多義字。"祗"讀作zhī時,意為敬,恭敬; 敬辭;適,恰。讀作zhǐ時,意為只,僅。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祗

拼音; zhī;zhǐ

繁體; 祗

部首; 礻

鄭碼; wsrs

注音; ㄓ

四角; 32240

釋義; (zhī)敬,恭敬;敬辭;適,恰。(zhǐ)只,僅。

詳細解釋

釋義

〈動〉(形)

①敬,恭敬:~回。~仰。~奉。~承。~候。~應。

上帝是祗。--《詩·商頌·長發》

中和祗庸孝友。--《周禮·大司樂》

父不慈,子不祗,兄不友,弟不共,不相及也。--《左傳》

一日,請權貴祗候乾清門,出聲無律。公(袁可立)引咫尺之義折之。--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祗候(恭敬侍候);祗請(恭敬邀請);祗若(恭敬順從)。

(名)

②人的名字。陳祗;祗時。

③官職。祗候人(在官府執役的小官史)。

同義詞

敬。"祗,敬也。"--《說文》。

祗,敬也。--《廣雅》。日尹祗敬六德。--《書·皋陶謨》

祗承於帝。--《書·大禹謨》

常見錯誤

很多人都把 神只shén qí 誤寫成神祗shén zhī,那其實是錯的

神祇 和 神祗 ,祇(qí)和 祗(zhī)(讀一聲)易混淆,祗 (zhī)比 祇(qí)在筆畫上多了"一點"。

祇 qí

①地神。《論語·述而》:"禱爾於上下神~。"(替你向天地神只祈禱。)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祬《廣韻》旨夷切。《集韻》《韻會》烝夷切《正韻》旨而切,$音脂。《爾雅·釋詁》敬也。《書·大禹謨》祗承於帝。《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德敎國子,中和祗庸孝友。 《正訛》從示,氐聲。見神示則敬。會意。《正字通》與只通。郝敬曰:祗從氏下一,韻書別出,其實同。

漢字比較

"只"和"祗"不同。

"只"是多音多義字。讀zhǐ時,意同"只有"的"只";讀qí時,是古代對地神的稱謂。據《尸子》:"天神曰靈,地神曰只。"

"祗"發音為zhī,意為敬,恭敬。組詞有:祗回,祗仰,祗奉,祗承,祗候,祗應等。[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