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祝遂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祝遂之
出生 1952年1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書法家,教授
知名作品 《西泠印社全國第四屆篆刻評展》
《世紀書法藝術大展》


祝遂之

中國書法界最具實力的書法家之一。在多年的藝術追求中,他曾先後聆教於錢君陶陸維釗沙孟海諸樂三、啟功等當代書法篆刻大師。這種得天獨厚的師承關係加上自己的氣度、天分和勤奮,使得他厚積廣蓄,識見不凡;落筆能古,出手便高。 他的篆刻創作氣質渾厚,格調高古,着意把握傳統印學的真正品質,在"學院式"的嚴謹和規範的基礎上孕育自己充滿活力的藝術風範,具有博大精深、富麗堂皇的大家風度。 站在祝遂之的作品前,那種恢弘的氣勢,那種純情的率真迎面撲來,令人為之振顫,使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簡介

1952年11月生於上海

1981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書法專業,獲碩士學位。

1981年起供職於浙江省博物館,任西泠印社社長沙孟海先生助理。

1989年調入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任教。

在多年的藝術追求中,他曾先後聆教於錢君陶、陸維釗、沙孟海、諸樂三、啟功等當代書法篆刻大師。

他的篆刻創作氣質渾厚,格調高古,着意把握傳統印學的真正品質,在"學院式"的嚴謹和規範的基礎上孕育自己充滿活力的藝術風範,具有博大精深、富麗堂皇的大家風度。

著有《祝遂之書畫集》、《祝遂之印譜》、《中國篆刻通議》、《祝遂之寫書譜》等。

主要參展

1981年 《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

1983年 《全國中青年書法家作品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 1983年 《全國中青年篆刻徵集作品大賽》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

1983年 《日中書道藝術交流展》 獲紀念金牌

1985年 日本《篆社》全國首屆展

1988年 《全國首屆篆刻藝術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

1988年 《西泠印社全國首屆篆刻評展》 西泠印社主辦

1991年 《全國第二屆篆刻藝術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

1992年 《中國、日本、韓國三國篆刻展》 韓國主辦

1992年 《全國第五屆書法篆刻作品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

1995年 《全國篆刻理論研討會/國際篆刻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

1995年 《西泠印社全國第三屆篆刻評展》 西泠印社主辦

1997年 《浙江省書法大展》 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辦

1998年 《西泠印社首屆國際書畫篆刻大展》 西泠印社主辦

1999年 《世紀之門1979-1999藝術回顧展》 四川成都

1999年 《西泠印社全國第四屆篆刻評展》 西泠印社主辦

1999年 《世紀書法藝術大展》 法國-巴黎

2000年 《西泠印社第二屆國際書畫篆刻大展》 西泠印社主辦

1983年 《全國中青年篆刻徵集作品大賽》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收藏

1986年 《中國書畫藝術展作品集》 瑞典-國家博物館

1991年 《方寸世界》 美國耶魯大學美術館

論文專著

1977年 《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 日本版專集

1988年 《中國當代墨寶集》 日本版專集

1989年 《祝遂之書沙孟海論文字帖》 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

1990年 《當代著名篆刻家作品集》 上海書畫出版社

1992年 《祝遂之印存》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2年 《祝遂之書畫篆刻集》 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

1998年 《當代篆刻家作品集》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0年 《祝遂之寫書譜》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0年 主編《20世紀美術工作室·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書法篆刻卷》 河北美術出版社

評論

祝遂之:與古為徒涓涓發展

祝遂之,1952年出生於上海,1981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原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書法專業,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書法創作委員會主任,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書法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

祝遂之是沙孟海的得意門生之一,也是沙孟海晚年的得力助手。祝遂之在研習書法的歷程中,從他的老師沙孟海那裡,繼承了從傳統中不斷學習的方式、方法。在沙孟海的導引下潛心學習書法創作與書法理論研究,歷練內功修養。這可以說是祝遂之成功的原因之一。這種得天獨厚的師承關係加上自己的氣度、天分和勤奮,使得他厚積廣蓄,識見不凡;落筆能古,出手便高。

清人梁同書在答張芑堂時說:"學書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見第二,多寫又次之,此定論也。"而後他又補充說:"而余又增以二要:一要品高,品高則下筆妍雅,不落塵俗;一要學福,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接着又說:"古之大家,莫不備此,斷未有胸無點墨而能超逸等論者也。"這段話很有見解,抓住了書法創作最本質的東西,確有獨到之處。祝遂之以行草書和篆刻創作為自己藝術探索的重點,遊走於篆隸之中,飽學於行草之法,徜徉於篆刻方寸之間,而形成了其特有的"潤"、"圓"、"通"、"厚"的藝術風采。

祝遂之的作品,對"勢"的把握很到位。"勢"是評價書法藝術的一個重要的美學範疇。唐朝書法理論家張懷瓘在《用筆十法》中說:"夫書第一用筆,第二識勢,第三裹束。在這裡張懷瓘明確地提出了書法創作中對"勢"把握的重要性。祝遂之深刻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管是創作小幅的作品還是四尺整紙的大幅作品,對"勢"的把握都很到位。行草書雖然很容易體現藝術家的才氣,但是要在龍飛鳳舞中,不慌亂陣腳,使書法視覺空間具有時間的運動性質,以及在沉靜中寓有靈動飄逸之感,對書法創作"勢"的掌握就顯得尤為重要。祝遂之書法作品中的字與字之間,筆斷意不斷,每一個字每一筆都相互呼應,而使整幅作品氣勢相連。

祝遂之是一個比較純的書法家。他很重視書法傳統的研究。當其他藝術家都在大張旗鼓要與時俱進,在創作現代書法的時候,而祝遂之卻在傳統的書法世界裡開疆僻土。祝遂之在書法的創作上,很注重對古人書法的臨摹與研究,"抗志希古"是沙孟海傳授給他的金科玉律,如今也成為了他書法創作的銘言書法在古代的時候,古人已經為今人樹立了很多的優秀典範,今人要逾越這個高度很難。在當下這個比較浮躁的社會,要在書法領域大有作為,唯有與古人比肩才可以。祝遂之深諳沙孟海的意思,也很明白這四個字的利害關係。他不僅是這樣要求自己,在教學上也是以同樣的要求教授學生。祝遂之時常告誡學生要加強臨摹的工夫,不要與身邊的人比,要與古人比,只有取法乎上,方可以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但他對於探索的書法形式,在態度上也比較開明,這是學者型書家的品質。祝遂之曾說:"現在有些探索,帶功利性的居多,這種現象,五花八門,雲裡霧裡。但是我們有一點是清晰的,就是凡是探索性的東西,一定要給它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時間來檢驗。經過時間的篩選,一些現在看起來熱鬧的問題,以後會慢慢清晰起來的。"

古語云:形而上則為道,形而下則為技。藝術家要有更加突出的成績,理論研究與實際創作一定要有機地結合。祝遂之在這上面也孜孜探求,他在書法的創作上注重內外兼修,早在學生時代就協助沙孟海整理出版《中國書法史圖》、《印學史》等著作。對文字學、考古學、文學詩詞、哲學、史學等學科的研究,也很重視。在如今這個比較浮躁的社會中,有這樣的一分心來潛心研究書法藝術,已經很難得,我們拭目以待,祝遂之會帶給我們更多的精彩。

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