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勸地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祿勸地震,發生於1985年4月18日,當地時間13時52分(05:52 UTC)。震中接近於中國雲南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與劍川地震相似,祿勸地震震源也處於一個斷陷盆地即則邑壩子附近。則邑壩子是一個規模不大的長圓形斷陷盆地,北北西方向長約6km,東西向寬約1.5km,洗馬河從壩產中部穿過。壩子東部主要是二迭系的玄武岩以及部分灰岩,西部則為早二迭系灰岩。祿勸地震發生的地點靠近小江斷裂帶,但這次地震不是該斷裂帶主斷裂的構造運動,而是它的分支斷裂的活動形成的斷裂活動。該地震導致22人死亡、超過300人受傷[1]。
簡述
1985年4月18日雲南省祿勸縣轉龍區則邑鄉一帶發生6.3級地震。該次地震使祿勸、尋甸兩縣13個區的108個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震中烈度為Ⅷ度弱1)。據當地政府統計,在這次地震中共死亡22人,傷300多人,倒塌房屋二萬餘間。地面破壞主要表現為崩塌、地表裂縫、地震陷塘、噴沙等。震區西部的崩塌使一些村寨搬遷。
地震發生前, 雲南省地震局曾作過中期預測。在1984年底完成的「雲南地區1985年地震趨勢研究報告」中,根據:①滇東地區M≥6.0級地震活動的周期分析及M≥6.0級地震沿緯度的南北遷移;②1980年以來,小江斷裂北段M≥4.0級地震已形成空區;③滇東北部地區小震活動增強;④東川0.8m地溫於1984年出現增溫異常等,提出「以南北斷裂帶為主體的小江斷裂及其附近的滇東地區,今後2-3年內可能發生M≥6.0級的地震」,「1985年以會澤為參考點,半徑120km的滇東北部地區,可能發生5.5級( ± 0.5)左右的中強震 」。1985年祿勸6.3級地震就發生在離參考點(會澤)75km的預測區內[2]。
地震發生後,雲南省地震局立即派出隊伍到震區進行宏觀烈度、震害、地震地質考察,並架設了臨時地震台,對餘震和地面運動進行觀測;成立了「地震指揮部」,對餘震進行監視和預報;同時還進行了流動重力、流動地磁、跨斷層短基線、短水準及羊街至湯丹段大地精密水準複測等工作;最後出版了「1985年4月18日祿勸6.3級地震研究文集」。
視頻
祿勸地震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雲南祿勸地震 , 中國科學院科普雲平台
- ↑ 震前電磁波異常的研究 ,道客巴巴,2015-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