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佬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福佬客俗稱「客底」,由林衡道[1]首次提出,指放棄台灣客家話而改用台灣閩南語,被閩南化的台灣客家人後裔。在台灣人口的統計中,可能多達200萬人,而調查中,多數會依其本人的意願,列為台灣閩南人。年輕一輩的福佬客,以中華民國國語和閩南語為主要使用語言,可能多亦以閩南人自居。也有非常少數的人,原本是閩南人,因定居客家莊,後代逐漸受到客家文化影響的客福佬。其實,閩南或客家都是漢族,血統非常接近,閩南與客家本質上偏向的是文化、民族認同,而非血統定義,福佬客文化上來說已經是閩南人,而客福佬也可以說是客家人了。
簡介
「福佬客」一詞為林衡道教授提出,用以命名當時台灣彰化縣一群自稱有「客底」,卻使用閩南語的民眾。台灣清治時期由中國大陸渡海來台的移民,不少為福建汀州、漳州及廣東梅州及潮州、惠州客家人。但由於閩南人優勢人口的關係,許多客家人已經徹底的閩南化,不再使用客家話,而改用閩南語,也完全融合於閩南族群。
林衡道在〈員林附近福佬客村落〉首先提出「福佬客」這個名詞,他透過祖籍、習俗、語言等方面觀察,發現了彰化員林一帶的許多居民,應為客家後裔,定義為被福佬人同化的客家人稱之為「福佬客」。許多姓氏家族的堂號都是客家的,與客家淵源極深。員林福佬客的語言已經完成語言轉換了,僅殘留少數潮州話和客家話詞彙(如地名與親屬稱謂),是具有潮州話和客家話 風格的偏漳腔閩南語,鄰近的永靖鄉亦然。
舉例來說:清初平埔族岸里社的首任通事張達京,其兄弟有張達朝、張達標等著名的墾戶首領,來自於廣東省潮州府大埔縣,原為客家人,但現在該家後代,如豐原張家、石岡金星村張家等,皆僅使用閩南語,不通客家話,且自認為閩南人。可說是福佬客的一個例證。另例為分布於台中西屯一帶的張廖姓,系詔安客家人之後,然今日該區完全是閩南語的使用區。
名人
台灣著名的福佬客人物,有台灣文學作家賴和醫師[2]、台語民謠音樂家呂泉生、台語民謠音樂家鄧雨賢、作家邱永漢、台灣獨立運動領袖彭明敏、前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前中華民國副總統謝東閔、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立法院長游錫堃、前考試院長邱創煥、前行政院秘書長李應元、中國國民黨主席兼立法委員江啟臣、立法委員張廖萬堅、立法委員曾銘宗、前立法委員蕭景田、前雲林縣議會議員李佳芬(前高雄市長韓國瑜之妻)、前彰化縣縣長魏明谷、中央研究院院士李壬癸、中央研究院研究員李豐楙、演員江宏恩、演員阿匹婆、歌手江蕙、江淑娜姊妹、歌手葉啟田、演員蕭大陸、演員廖峻、泰山企業詹玉柱家族、頂新集團的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四兄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