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可雙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福可雙至》,副標題:我兩次走過癌的深谷 | Not Once, but Twice,作者: 魏廉士 Dered Williams,譯者: 李伯明,出版: 海天書樓,初版: 2001/01,頁數: 220,ISBN: 9799623991017。

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在一定材料上記錄各種知識,清楚地表達思想[1],並且制裝成卷冊的著作物,為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積累人類文化[2]的重要工具。

英國廣播公司前資深編輯講他與癌症搏鬥獲勝的經歷。

內容簡介

幼年隨父母來過香港的丁廷模,深愛中國文化,擔任英國廣播公司英文部高級節目策劃時曾主持報導1997年香港回歸。他23歲患上癌中最凶險的霍奇遜 病,痊癒十二年後再發,更添上急性白血球病,卻能死裡逃生。他口述患癌經過,如何藉着關懷者數不清的禱告,妻子的悉心照料,和當日粗糙的醫療方法恢復健 康,也和讀者探討為何受苦以及上帝的公義和祈禱治病等人人關心的問題。

上帝

聖經》中的「上帝」源於希伯來文[3]「Elohim」,作為基督教的至高神,上帝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並對人賞善罰惡。最早把「God」翻譯成「上帝」的是利瑪竇,他在1595年編寫的《交友論》中,開始使用「上帝」這個概念來指稱造物主。利瑪竇以基督教的目光閱讀和研究中國典籍時,在中國經典中發現了「天」和「上帝」的概念,認為可以用來翻譯「Deus」;後來,他了解到朱熹將「天」解釋為一種義理,與《聖經》中「Deus」的含義不同,故採用「天主」和「上帝」來翻譯。之後馬禮遜採用「神[4]」一詞進行翻譯。太平天國的傳教士翻譯《聖經》時,「上帝」被廣泛使用。

參考文獻

  1. 人類的思想家有哪些——世界十大思想家排名,傳統文化雜談,2019-11-15
  2. 人類文化的三種範疇,道客巴巴,2014-02-14
  3. 希伯來語簡介,豆丁網,2010-05-01
  4. 中國信仰裏的「神」 ,搜狐,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