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州線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福州線面

線面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傳統小吃,屬於閩菜系;福州面線起源於唐代,又稱「湯餅線」和「懷飪」。主要產地分布於福州十邑地區,線面是中國面類最長最細的面,它以「絲細如髮、柔軟而韌、入湯不糊」而聞名,但隨着舊街區改造和傳統工藝的不便產量減小很多(現在有制面機,但真正好的還是手工線面)。選精白麵粉為原料,佐以鹽、薯粉、生油,調勻拌攪,經和面、揉條、松條、串面、拉麵、日曬等若干道工序而成。成品分為兩種:為「特線面」,稍粗,直徑在 0.7毫米以內,通常用來炒食,為「面尾」。

中文名

福州線面

目錄

原料

做法

注意事項

原料

麵粉50公斤 水22.5~25公斤 鹽3.5~4公斤 油、薯粉適量 。

做法

1.和面:將麵粉、水、鹽(鹽、水量要考慮當天天氣溫度進行適量變動)放在和面機里攪拌。 2.油條:取出攪拌過的麵團揉成圓團形,放在大陶盆內發酵二三十分鐘,然後在大板上劃成長條,用手沾油(現代絕大部分工藝都不使用油作為輔料了,因為加油會造成不易保存,產生油味),將麵團揉成直徑2~2.5厘米的麵條,再放在大陶盆里發酵20~30分鐘。

3.粉條:將油條再用手揉搓,要邊搓,邊撒薯粉,搓至直徑5~7毫米,再發酵一些時間。

4.串面:將粉條繞在兩條約50厘米長的竹筷上,叫面筷,每筷50~70條,串好後,放在發酵櫃裡。要平掛,使之垂長,在面櫃靜放2小時後進行拉麵。

5.拉麵:將兩根面筷,一根固定在特製的面架上。用手拉另一端。經過反覆拉長,長度一般要達5米以上,較好的可達7米左右,細度要達0.67毫米,曬乾後的半成品含水分約25%,常溫可存放近1個月,綑紮好後經過烘乾,水分僅為11%,保質期可長達1年。

注意事項

近年來國內外爭相仿製,以機械代替手工,但其味平淡,沒有手工線面那樣煮時不糊,柔韌潤滑、嚼不粘齒、味中有味的特點。但為社會化生產,有必要進一步探討線面製作的發酵過程的化學性質和線面表皮形成的物理性質,以便以機制線面代替手工線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