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協和大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福建協和大學(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1915~1951)系創建於1915年的一所教會大學,清宣統三年(1911),由世界基督教大會推舉的高等教育委員會會長高綽博士(Dr.John Goucher)來福州,與福建基督教六公會聯議創辦大學。
幾經醞釀、籌備,於民國四年(1915)成立董事會,以俾益知(W.L.Beard)為主席,推選莊才偉(Aduin C.Jones)為首任校長,校名定為福建協和大學((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學校是今福建師範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的主要前身之一,學校原址為福建省福州市鼓山東南麓、閩江之畔的馬尾區魁岐村福州製藥廠(今海王福藥製藥有限公司)。
校園環境
教學樓,今針織車間。西南內,建於1935年,五層,每層面闊十五間,進深8間,占地面積549平方米,建築面積2358平方米。一層為石構,半地下室,二層亦為石構;三層以上為磚木結構,外牆施混凝土圓柱,單檐歇山頂,上覆以琉璃瓦。
辦公樓一部分今為製藥廠行政科辦公室。西南向,磚石木結構,三層,每層面闊八間,進深五間,占地面積367平方米,建築面積1007平方米,單檐歇山頂,屋頂置雙重椽子,上覆以琉璃瓦。一層為石構地下室,二層以上為磚木結構,檐柱均為混凝土圓柱,二樓門口設門亭,檐下斗拱出跳,吊柱下端飾蓮花浮雕。
一部分今為福州鐵路分局新光招待所。西南向,三層,面闊八間,進深五間,占地面積315平方米,建築面積946平方米。檐柱均為混凝土圓柱,單檐歇山頂,屋頂置雙重椽子,上覆以琉璃瓦,二樓門口設門亭,門亭檐下亦置吊柱,吊柱下端飾蓮花浮雕。
樓群保護
私立福建協和大學為近現代中國培養了大批人才。保存至今的協和大學校舍為研究中國近代教育史、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近代建築藝術提供了實物例證。1998年2月,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政府發布「榕晉政綜[1998]29號」文件,將私立福建協和大學校舍列為晉安區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其保護範圍定為:「各樓房周圍30米。」2009年4月,配合機場高速二期工程建設,福州製藥廠(現海王福藥製藥有限公司)廠區內原福建協和大學第四宿舍樓(女生宿舍)向西南方向平移約二十米。
院系設置
學校文、理、農3學院的學系設置是:文學院設中文、歷史、外語、教育四學系;理學院設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四個學系;農學院設農藝、園藝、農業經濟、農業教育四學系(民國三十二年文學院教育系被取消後轉辦此系,民國三十七年又停辦此系,復辦文學院教育系)。在理學院生物系和化學系中,設有醫學預科(簡稱"生物醫預"和"化學醫預"),專為北京協和醫院和山東齊魯醫學院培訓醫大前四年基礎課。學士學位要修滿136學分。
師資教育
福建協和大學是人才薈萃之所,有一批著名專家、學者、教授先後在這裡任教。如著名文學家、文論家、教育家葉聖陶、郭紹虞,名儒陳寶琛入室弟子陳易園,嚴復的哲嗣、著名教授嚴叔夏,著名專古學家、甲骨文專家董作賓,著名歷史學家傅家麟,著名黃麻遺傳學者盧浩然,著名動物學家、兩棲爬行動物國際委員會委員丁漢波,著名微生物學家、"慶大黴素"發明者王岳,著名昆蟲學家、博士生導師趙修復,以及著名學者陳文淵、陳錫恩、陳興樂諸博士。
文化傳承
在中國,教會學校的發展是與基督教的傳播共進退的,中國歷代王朝對基督教的政策時常變化,但大多數都是排斥大於接受。清中期以來,隨着西方列強的對華侵略,基督教在中國有了發展,首先是沿海的大中城市和外國租界,如北京、天津[1]、南京、上海等。
民國成立以後,中國政府一再表示對各宗派一視同仁,基督教在中國傳布,成效驚人。而教派除了傳道事工之外,並致力於各種社會事業,如建設大學、醫院、書局、救濟院、孤兒院等。教育方面,天主教[2]和新教都在中國建立了一大批教育機構,從幼兒園一直到大學。一些中國著名大學均起源於教會學校。
福建協和大學的優良文化現正由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進行傳承。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成立的「協和文化尋根課題組」得到了福建協和大學校友的支持,使福建協和大學的文化能得到延續。同時,福建協和大學校友會也設立在了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
視頻
福建協和大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轉載)天津基督教會簡史,新浪博客,2014-05-21
- ↑ 天主教,中國政府網,201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