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謝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福謝伊(A·W·Foshay),美國現代教育家。1943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後,在該州的奧克蘭市任教,一邊工作一邊學習。1949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隨後任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副教授、教授。

福謝伊博士在課程研究領域成績突出,享譽甚高,曾被設在伊朗的福特基金會邀請擔任課題專家,後來還被邀請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機構的負責人。作為許多雜誌和著作的編者、作者,謝福伊曾擔任美國課程督導與開發協會1957年年鑑委員會主任,並在1960—1961年間擔任該會會長。其著作有《基礎學校的教育》(合著)、《孩子的社會價值觀念》(合著)、《七十年代課程》。

《七十年代課程》(Curriculum for the 70’s:An Agenda for Invention),是福謝伊的代表作。該書作為「七十年代學校」研究課題報告的一部分,由全美教育協會教學研究中心於1970年出版。尚無中譯本。全書除前言和結語外,正文僅三章,共75頁,像布魯納的《教育過程》一樣,它是一篇篇幅簡短而意義重大的劃時代著作。

《七十年代課程》一書涉及到本世紀早期進步教育運動中的課程改革、世紀中期的結構課程等等,討論了其成敗得失,並提出了自己的課程理論。但本書決不是一本狹義的課程論著作,它提出了通過各級學校課程之人性化改造而使教育人性化這一深刻思想,從而成為美國人文主義教育的宣言書。

七十年代美國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崛起,是對60年代美國教育主智傾向的反動。我們知道,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衛星之後,美國即於1958年由國會立法頒訂《國防教育法》,加強科學、數學和外語教學,再加上一幫精粹主義教育學者的推波助瀾,美國教育偏重認知發展,忽略情意教育,結果學生之興趣、價值與情感方面的發展,均受到極大限制。因此,人文主義教育學者大聲呼籲,強調學校應為學生而設,認知與情感應均衡發展,社會學科和人文學科不可偏廢,課程應以學生為中心。這樣,美國教育在七十年代初即掀起了一場人文主義教育改革運動。

根據國外學者分析,美國人文主義教育改革運動,萌芽於40年代,茁壯於70年代,迄今仍方興未艾。在這種運動中,新人文主義者杜威、米德、布伯羅傑斯馬斯洛等都有很大的思想貢獻。正是在這些人提出的各種哲學、人類學、心理學和教育學思想的基礎上,福謝伊根據時代的需要,結合美國當代教育實際,第一個系統提出了一套課程改革理論,從而更高地舉起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的大旗,有力地促進了美國人文主義教育改革運動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