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離騷· 一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離騷· 一章》是《楚辭》中《離騷》的篇章。

《楚辭》是我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歌總集[1],在詩壇開創了一種文學傳統,即今人視為"浪漫主義"詩風的一派都無一例外受其啟發,從中汲取精神與藝術的滋養,成為其"苗裔"。《楚辭》也是中國第一部有作者的詩集。由屈原及後學所作,至漢代劉向編輯成書。屈原正直,忠貞不屈,不為故俗所囿的品格都使他成為後世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和典範。

《楚辭》運用楚地的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餘各篇也都承襲屈賦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與《詩經》古樸的四言體詩相比,楚辭的句式較活潑,句中有時使用楚國方言,在節奏和韻律上獨具特色,更適合表現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

離騷·一章

"楚辭"由來

"楚辭"之名首見於《史記·酷吏列傳》。可見至遲在漢代前期已有這一名稱。其本義是泛指楚地的歌辭,以後才成為專稱,指以戰國時楚國屈原的創作為代表的新詩體。

《楚辭》部分作品因效仿楚辭的體例,有時也被稱為"楚辭體"[2]或"騷體"。"騷",因其中的作品《離騷》而得名,故"後人或謂之騷",與因十五《國風》而稱為"風"的《詩經》相對,分別為中國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鼻祖。後人也常以"風騷"代指詩歌,或以"騷人"稱呼詩人。

西漢末年,劉向將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承襲屈原、宋玉的作品匯編成集,計十六篇,定名為《楚辭》。是為總集之祖。後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別是:《離騷》、《九歌》、《天問》、《九章》、《遠遊》、《卜居》、《漁父》、《九辯》、《招魂》、《大招》、《惜誓》、《招隱士》、《七諫》、《哀時命》《九懷》、《九嘆》、《九思》。這個十七篇的篇章結構,遂成為後世通行本。

視頻

離騷·一章 相關視頻

《離騷》屈原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
離騷(全文)朗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