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第一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秀山一中)
前往: 導覽搜尋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第一中學原圖鏈接來自 湖南教育在線 的圖片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第一中學,簡稱秀山一中,學校創建於1925年2月(民國14年),名為「秀山縣立初級中學」,由於歷史的原因,學校三遷校址、六易其名:1940年秋為避日機空襲,校址暫遷於離縣城外30里高秀鄉下衙村(現秀三中);1945年10月縣立中學復員,校址遷回原址風鳴書院;同年7月,四川省教育廳給完中頒發校鈐一顆,文曰「四川省秀山縣立中學鈐記」;1950年3月,秀山縣立中學和縣立女子中學合併,11月川東行署文教廳致電秀山縣立中學,將學校更名為「川東區秀山中學」;1952年改名為「四川省秀山縣第一初級中學校」;1974年,校址遷至縣城外回龍寺;1978年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秀山縣第一中學校」;1984年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第一中學校」;1997年重慶成立直轄市,學校更名為「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第一中學校」。

學校占地128畝,校園三面環水,綠樹成蔭、環境清幽,是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境地,是秀山培養人才的知識搖籃。現有教職工298人,教學班78個,在校學生4700餘人,在全市已屬較大規模的高級中學。是重慶市教育科研實驗基地,重慶市電化教育示範學校,重慶市社會主義文明禮儀示範學校,重慶市中小學德育示範學校,重慶市綠色學校,重慶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四川外語學院附設外國語學校。榮獲「重慶市民族教育先進集體、重慶市文明單位」等榮譽。  學校秉承 「以人為本」思想,積極推行「讓每個教職工都愉快工作和最大效能化工作,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最好發展」的人本管理模式,緊緊圍繞 「明確奮鬥目標,加快發展步伐,抓緊內部管理,增強人文關懷,優化校園環境,提升一中意識,彰顯學校價值」為工作思路,以跨越式發展為動力,勵精圖治,着力打造「誠信學校、安全學校、質量學校」,朝着渝鄂湘黔武陵山區名校目標而努力奮鬥[1]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部,武陵山脈中段,四川盆地東南緣的外側。秀山旅遊資源以「花」、「邊」、「古」、「少」特色見長。秀山花燈是中國花燈鼻祖,藝術流派較多,民族民間文化活躍;沈從文名著《邊城》的原型地位於秀山,具有獨一無二的邊城文化;土家、苗族文化遺存歷史久遠,具有獨特的少數民族特色;同時,秀山位於三省交界之地,除去區位地理邊緣外,還有其衍生的邊緣經濟、邊緣文化。這些使我縣的旅遊資源呈現出別具一格,獨有特色的一面,避免了與周邊景區的雷同,比較優勢十分明顯。

2018年8月17日止,全國已有6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秀山縣在列[2]

地理區位

秀山地勢平坦、物產豐富、風光秀麗、古蹟眾多、人傑地靈,素有「武陵明珠」和「小成都」的美譽。秀山是著名的武陵山風景區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彌勒道場梵淨山、鳳凰古鎮、里耶秦城,以及百里烏江畫廊環形旅遊線路的集散地。秀山有沈從文名著《邊城》的原型地洪安古鎮;有古渡流水、幽深雄奇的酉水風光;有記錄遠古,奇特珍貴的華南地區最大的古生物化石群;有古樸自然、民族風情濃郁的土家苗寨;有傳唱全國、蜚聲海外的花燈歌舞,是全國體育文化先進縣。秀山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境內紅色旅遊景點豐富。早在1934年,賀龍同志率領的紅三軍就在秀山開闢了革命根據地,組建了蘇維埃政權。1949年11月7日,劉鄧大軍進入洪安古鎮,秀山成為解放大西南的第一站。

視頻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第一中學 相關視頻

秀山一中第五十七屆師生田徑運動會開幕式
2017秀山一中高考勵志心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