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遊蓮池山(劉承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秋遊蓮池山》是中國當代作家劉承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秋遊蓮池山
記得上一次遊覽蓮池山,是在萬物復甦的春天,那時山中瀰漫着破土萌芽的香氣。時至深秋,心裡仍念着它的清新曠達,於是撥冗偷閒,帶着孩子們一行四人再游蓮池山。
秋天的蓮池山,還真是多了幾分别致。來到山下,先閉上眼,做一個深呼吸,一種濃郁的芳香撲面而來,這芳香夾着繽紛的落英,夾着成熟的果實,夾着陣陣的山風。放眼望去,山上已潑了濃墨重彩,像一幅油畫,赭黃色的一層,墨綠色的一片,橘黃色的一點,金黃色的一束,配上些許深紅,些許土灰,整個山體便被渲染得色彩斑斕。
山並不高,不是旅遊景點,便也沒有名氣。稱之為蓮池山,概是因為從空中俯瞰,周圍貌似一個巨大的蓮花池,主峰像極了池中央的蓮蓬。山上除了有一個山洞以外,別無他物。但這個季節卻引來一些遊客登高望遠。
環山路已經平整了很多,顯然被附近的山民修葺過,所以登山並不困難,兩個孩子像小鳥一樣在前路歡快地蹦躂着。這樣可真算不得登山。於是,我們放棄了平坦的環山路,鑽進叢林裡披荊斬棘,開闢出一條崎嶇小路。當零距離投入到山的懷抱,才發現真正入眼的景色並非在山下看到的那樣絢爛。腳下突兀的山石橫七豎八,尚存一絲殘綠的枯葉搖搖晃晃。還掛着果實的酸棗樹冷不防扯住衣角,此時,千萬不要硬闖,硬闖必受傷害。你必須停下腳步,後退一小步,站在酸棗樹的後方,小心翼翼地捏住酸棗樹的枝幹,慢慢將它從衣角上拉出來。其實,這原本就是酸棗樹的領地,我們才是入侵者,遇到類似的攔路阻撓,一定要豁然冷靜,心平氣和地去解決,是我們有錯在先,踐踏了它們的家園。相比來說,高大挺立的杮子樹倒顯得落落大方,一副飽經滄桑的樣子,枝頭上掛滿了圓圓的、扁扁的小燈籠,像是張燈結彩歡迎我們的到來。山就是這樣,有低矮的草,也有高大的樹;有鬆軟的土,也有堅硬的石;有小巧的昆蟲,也有兇猛的野獸。這正如我們的人生,有暖亦有冷,有得亦有失。
及至到了山腰,前方忽然一片開闊,仔細一看,原來是到了山洞的入口。洞口隱蔽在一面荒草叢生的石崖上,往裡面望去,黑幽幽、涼颼颼,有些神秘。孩子們嚷着要鑽進去探險。幸好這時遇到幾位熱心的山民,他們好像是專為山洞而來,還備置了礦燈。於是我們便一起結伴而行。果不其然,一進入洞口,整個世界便靜了下來、暗了下來,瞬間令我們肅然起敬。山洞其實就是一條隧道,有一人多高,洞壁是前人挖鑿打磨過的,走在洞裡,須彬彬有禮、如履薄冰,可以用礦燈隨意照明,但絕不可大聲喧譁,否則驚了洞主,會引發騷亂。你看哪!洞頂上住着的黑壓壓的蝙蝠,有的眨着眼睛似曾相識,有的閃着翅膀假裝飛行,有的盪着鞦韆悠哉悠哉,如此寧靜祥和的生活可不能被我們打破啊!往前走,依舊懷着一顆敬畏的心,依舊輕手輕腳,頭頂是倒掛金鈎的蝙蝠,腳下是鬆軟的糞便,洞有多長,腳下鋪滿的蝙蝠糞就有多長。我和孩子們跟在人群後面,始終屏住呼吸,互不干擾。十幾分鐘過去了,前方終於逐漸變得明亮起來,是洞的出口!猶如在寒冷的黑夜裡看到了溫暖的曙光,猶如在沉溺的大海上看到駛來的小船,我們的心才無所顧忌,又豁然開朗起來。
從洞口鑽出,已是山的另一面。順着山勢,繼續攀登,一會功夫便到了山頂。山高人為峰,山下的一切立刻變得渺小起來。遠眺,松柏不再參天,果樹不再高大,梯田變得狹窄,還有一溪盈盈秋水,濃縮成一條銀線,層層疊疊,若隱若現,全都籠罩在秋陽的金色柔光里,依稀閃爍。視野的盡頭,是遠處城市的建築群,在山頂上望去,那裡似乎也很朦朧,似乎也是仙境,也許是看花了眼,在腦海中出現了海市蜃樓。也罷!山頂之上,定要引吭高歌才不虛此行。「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飛翔在遼闊天空,就像穿行在無邊的曠野,擁有掙脫一切的力量······」我的歌聲在山谷迴蕩,我竟聽見有人與我唱和,是山裡的農夫?還是過往的行人?如若都不是,那一定是隱士、是神仙!雖然蓮池山名不見經傳,但我一直堅信每座山頭必有神仙。
下山,每人折一根喬木棍,有了它做支撐,再陡滑的山路都不怕。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實際上,會走路的人還是能體會到下山更加容易一些。好在山並不險峻,孩子們又沖在前頭,一行人興致未減,灑下一路歡笑。就這樣,山被我們慢慢地甩在身後。其實,甩在身後的,還有一路的景色。那一路的景色里,有心中的悲歡,有昨日的榮辱以及永遠逝去的春秋······[1]
作者簡介
劉承堯,1982年出生,山東省肥城市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泰安市詩歌學會會員,肥城市作家協會秘書長。